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诗歌研究 >

独辟溪径,山水履痕 ——读马永波的【词语中的旅行】之《凉水诗

时间:2015-08-23 10:33来源: 作者:王舒漫 点击:
独辟溪径,山水履痕 ——读马永波的【词语中的旅行】之《凉水诗章》节选 文·王舒漫(蕙兰于心)

  独辟溪径,山水履痕

——读马永波的【词语中的旅行】之《凉水诗章》节选

文·王舒漫(蕙兰于心)

    一个懂天地的人,一个有情怀的人,必将天地赋予自然,将自然赋予生命,将生命赋予生活,将生活赋予诗画。一个可以携词语中旅行的人,可以卑微地弘扬生命的尊严,可以承载着全新的精神意蕴奔跑,那么,在远方低语中,无论运用什么审美范式,他可以始终把艺术投掷到社会变革和潮流去构建人类的文明,以及将神性的诗歌,灵性生命诗意化,哲理化,人性化和生态化,那么,人类如何运用自己懂得语言学来驾驭,表达自然和象之外的事物呢?作为汉语诗歌中叙述学主要开创者之一,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马永波做到了,且相当精彩!我们通过《凉水诗章》可以看到他诗歌中所蕴含的质朴与洁净,含有太极的轻,灵,透和无形,同时又有觉悟生命的自在,自如与自化。马永波的诗匠心独运,含有机生态,有一种会气会神,感应自在的天韵,和生命力的触牵的大智慧。正所谓,觉悟乃诗歌的源泉。笔者认为马永波的《凉水诗章》可以创一代新风,乃生态山水诗歌的杰作。

例如:《午夜的散步》

“水滴从高处的树叶落到低处的树叶上
密不透风的草丛纹丝不动
偶尔,草棵扑簌簌分开又合拢
是鸟沉默地飞奔到更深的草中
倾倒的白桦让夜色不时闪亮
而黑暗越来越浓,像罪恶吸引着我们
这时,总该听见你的心跳了吧
黑暗在后退,低语着窥视着
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
你的手发粘,像一条粘满唾液的鱼
想像中猎人的小屋火光闪耀
在发潮的皮褥子上,主客均已沉默
只有湿木头的火让脸孔时明时暗
但我们中途返回,微醉中回头望去
黑暗从树根里冒了出来,从高处漫过来
这情景,总让人想起《地狱》的第一章”

 

    很显然,诗人马永波借水滴从高处的树叶,落到低处的树叶上,隐喻夜的静谧和凄清,接着想象“草棵”“鸟”“白桦”“鱼”“猎人的小屋”“树根”等,只字不提散步,而是在想象中将目光聚焦于黑暗。并竭力描摹午夜深处一切可以发光的自然景物,以及鱼、鸟,甚至将读者引入,透视到另一个向度,即“猎人的小屋火光闪耀,在发潮的皮褥子上,主客均已沉默”的场景中。面对午夜,作无声无息的玄想,又每字一个动态,如太极的两极,动极静。以及对自然的绝对洁净和神秘境界的迷恋。通过这一种散点,透视,将具有时间感和透视感的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其背后蕴含的,可能是诗人内心无法臻至的某种人生境界的祈望,所以末尾 “但我们中途返回,微醉中回头望去/黑暗从树根里冒了出来,从高处漫过来/这情景,总让人想起《地狱》的第一章”这一节,留下的潜台词或许是诗人对某种现状无法改变的忧伤与无奈,因而深沉,低回,一种天空从低处开始的感觉,有一股淡淡忧郁的苍凉。艾略特有这样一句话:“跳舞的人们都已长眠于山下。”当然,真正的诗歌,应该放弃诗歌是什么的诘问,诗歌它是诗人从个体立场出发独立地介入文化的境地,历史的境地,处理时代生存问题的一种姿态和写作态度,它常常以个体方式承担人类的命运,重视历史与承担现实,弘扬个体话语权的同时,又超越个体话语去承担社会与生活。

    此外像《松下》《晨雾》二首诗,也别具韵味:

《松下》

 

“孤松。石径。潮湿的草地
木凳上满是松针和积水
刚用纸擦干净,风又从树梢
刮下一汪水来。长凳上躺一下吧
开个会,讨论一下严肃的问题
当然还有爱情,这“人性的尺度”
阳光在鸟儿弓起的背上滑落
蜂巢里蜜在滴响。我还要关心什么
那“昨日之悔和明日之畏”
都如斧柯在花丛中腐烂、还原
阴影落在眼睑上,远远的山路上
敲石子的人也在灯下敲过棋子
松风带来树脂的清香,做个梦吧
醒来,已是一生虚度”

 

    从第一节来看, 以简驭繁概括力极强,“风又从树梢刮下一汪水来。”从审美意象来看,诗人马永波举手一个动词“刮”字极其生动,极具张力,然而又柔韧地意味深长。再看第二节,“阳光在鸟儿弓起的背上滑落”“弓起的背上” 一句更是妙绝,细腻,极富想象力,画面感极其强大。接着别开生面的进行叙述,诗人一个落笔又将多重的时间感嵌入思维的空间,通过“蜂巢里蜜在滴响。我还要关心什么。”那“昨日之悔和明日之畏”都如斧柯在花丛中腐烂、还原”从中阐释向度,还原语境,巧摄于生活和自然之象,这种时间意识,历史意识,使命感,组织力的思维。对生命,对生存的文化语境的想象力,给读者不尽的艺术想象空间,也正因为这些精当词语,才使《松下》这首诗从冷峻的内核之中迸发出柔和的乐感;我们再看最后一句“醒来,已是一生虚度”。诗人笔锋顺势一个转折又宕开时间的维度,在看视感叹人生,生命的短暂,其实更能涌起读者无限的感慨。一切优秀作品,一首好诗的形成天然,离不开一个心与“镜”;同样,一个叙述的场景,一个清虚的轮廓,一幅景真意美的图画,都具有反省,具有语言内敛与深刻性,都能够消化与意象的镜。不是么?《松下》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用真诚,用想象力,用善,与美去拥抱世界。以真为美,我相信读者喜欢这种有着自己明确的方向性,艺术的方向性的创作倾向;喜欢这种真诚的诗歌态度,喜欢这种独特的叙述,这种放大思想,思索的哲人和普通人融合的味道。由此可见,我们的汉语新诗匮乏的正是这种写作的精神张力,在这一点上,诗人马永波《凉水诗章》的贡献恰巧填补了这项空缺。

 

《晨雾》

晨雾在森林上方缭绕,这树木的呼吸
时浓时淡,它在树叶上凝结成露水
滚动着,融合成一枚硕大无朋的露珠
把森林包裹在绿色的梦中
鸟儿还在沉睡,草丛中鼾声一片
口袋形的蛛网中,只有露水
和半片蝴蝶翅膀在闪烁
露水使阴影更深了,林中
到处是安静的水滴声
远处的山坳里,晨光已渐渐如沉渣泛起
铁皮屋顶上湿漉漉的,炊烟湿漉漉的
不知要过多久,昆虫才能从叶子背面
翻上叶面,晾干翅膀,沙沙歌唱

    这首诗, 透过《晨雾》诗人马永波用曲柔细密的笔墨和着树木作一次深呼吸,诗中语言在柔软中凸显气势。无论晨雾是如何融成一枚“硕大的露珠”,如何把森林包裹在“绿色的梦中”,如何听见鸟儿沉睡在草丛里的鼾声,再到“半片蝴蝶翅膀在闪烁”直到昆虫“晾干翅膀,沙沙歌唱”。重叠的意象,给读者视觉,听觉,与感觉动态的画面,有着极大冲击力。看视一波接一波,却产生清丽开阔的境界和逼真奇妙的效应。无论是词语的维度,气韵,还是诗的意境都达到了一个完美的高度,此刻,一幅山居水墨画映入你的眼,入你的心。林中“安静的水滴声” 晨光泛起湿漉漉的炊烟,看视勾勒却是泼墨点染的大写意。

    《凉水诗章》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向读者展现一幅水墨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一个真正的词语圣手,诗人马永波语言修养的功力。

·        在当今躁动的世界,觉悟是流泉,诗人马永波的《凉水诗章》审美触角敏锐,不仅善感于胜景情韵而且笔墨灵动,常常疏疏一句几笔,即勾画出了山水人文的诗意,它教会读者如何看自然的方法,它带给读者一剂清醒剂,它是大地之子,语言的教父,是山河笛箫,是松竹风骨,是诗歌中经典的经典,有苦难和忧患,有严寒和冰雪,有孤独与放逐,还有清新与明快,有诗韵里生命的寄托,有灵魂后花园,有思维的形态,有通往世界的驿站,正如惠特曼所言“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与其说《凉水诗章》语言的张力与极强的画面感和柔韧性,每一行词语都凝成极其生动的山水,它具有石头罅隙中的植物一般灵性和生命力,不如说《凉水诗章》的辞藻置身于质朴艺术的土壤中又一朵盛开的奇葩,更像青瓷一样,在现当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此,充分体现了诗人“马永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所倡导的散点透视,伪叙述,复调等三种语言态度,已经成为当今多维诗歌写作的重要依据。这也是他对汉语诗歌文本空间建设的一个贡献。”(汤养宗语)除此以外,笔者亦认为,诗人马永波的《凉水诗章》是诗歌中经典的经典,犹如文化视野中一首的神曲,是所构建的生态诗歌的崛起,以及美学价值必将再度对当下起着重大的推动和指导意义,从而奠定了中国先锋诗学和汉语诗歌新的地位。这一点上,艾略特在他的论述中所论述,一个诗人有无历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诗人马永波在他的诗歌生涯中,用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怀揣历史的意识,嚼碎自己的日子,敲打着自己的骨头,用自己的良心,在写诗,创作,笔者认为《凉水诗章》是诗人马永波在诗坛文苑种下的一片竹林风骨,是诗人灵魂的后花园。在功利主义泛滥的今天,诗歌升华到如此境界,触摸人的精神空间,开拓读者的精神视野,无疑是令世人感动的同时,《凉水诗章》为读者带来更珍贵的体验和美的感受。

·        2015/8/22   17:23分草于上海复旦 漱月涌泉轩       (舒漫习作)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王舒漫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8-04 22:08 最后登录:2016-08-10 10: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