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今日头条 >

大河南去:“文学化隆”现象兼评马索里么小说散文集《西北望》

时间:2021-12-16 09:04来源:未知 作者:zb 点击:
大河南去:文学化隆现象兼评马索里么小说散文集《西北望》 肖子树 2021年12月8日,有幸出席化隆县委宣传部主办,化隆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承办的索里么长篇小说《西北望》分享暨文学交流培训会,对文学化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过去的32年的财政工作和文学创作生

大河南去:“文学化隆”现象兼评马索里么小说散文集《西北望》

肖子树

2021年12月8日,有幸出席化隆县委宣传部主办,化隆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承办的“索里么长篇小说《西北望》分享暨文学交流培训会”,对“文学化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过去的32年的财政工作和文学创作生涯中,李成虎似乎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营造“文学化隆”。

化隆是黄河岸边的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30余万户籍人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成虎生于斯长于斯,用情至深。用他在《黄河文学丛书》总序中所言,“化隆存在于我的五脏六腑”,“这里发生的一切对我影响最深,令我感动最甚,自然也最让我难以释怀”。于是,这片地处黄河谷地和沟谷地的化隆,“自然而然成了我的文学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既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

财校出身的李成虎先是在化隆县财政系统工作。熟悉财政工作的人应该知道,像化隆这样一个地瘠民穷(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回族自治县,即便是当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1.3亿元,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却超过27亿元(2019年),也就是说,无论想干啥事和要干啥事,每一桩都是捉襟见肘,其艰难度可想而知。转任县文联工作,也算是回归他的另一个专业——文学。

李成虎的文学创作始于1997年,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赏,先后出版小说集《精神栖居的家园》,长篇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散文集《遗忘在田间的犁铧》和长篇报告文学《嗨!化隆人》等。主持县文联工作后,他创办并主编《荒原春》文学杂志,开始营造“文学化隆”。

“文学化隆”谈何容易!正如李成虎所言,“在这里,我爱过,恨过,开心过,痛苦过,梦想过”。在他的构想中,“文学化隆”中,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文学元素:回族、黄河、拉面。

回族文学

化隆县30.8万人,有回、藏、汉、撒拉等21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61.2%,藏族人口占16.8%,汉族人口为46794人占15.2%,撒拉族人口占6.5%(2020年)。

化隆是“八山一水一川”,站在黄河岸边放眼望去,山峦层层叠叠,满眼荒凉。也许,这就是《荒原春》的由来,然而,重点还是“春”。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的化隆,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终究会来。

2019年4月23日,清澄的黄河依旧浩荡向南,岸边紫色的梧桐花正在争相绽放。在李成虎的操持下,由青海省作家协会、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青海省评论家协会、青海省民族文学翻译协会联合主办的青海省第三届“青海回族文学创作交流会议”暨《青海回族文学丛书》发行会在大河之畔召开。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梅卓,评论家马有义以及《民族文学》编辑、评论家石彦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评论家等400余人参加。如此盛会,化隆文学青年自然是近水楼台。

梧桐花开紫气动,大河南去碧浪涌。

名家云集金玉声,文学青年蕴长虹。

《青海回族文学丛书》分为小说卷《故园无声》、随笔卷《墨浓化隆》、评论卷《艺海品藻》、散文卷《茶味无穷》、诗歌卷《家园守望》,从内容到形式,都融入了浓郁的青海风情和回族习俗,集青海省一大批回族作者的文学作品,将民族的历史、现状和同胞的生活生存境况跃然纸上。

在李成虎眼里,回族文学创作是青海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青海回族文学创作发展,在他的协调下,青海省作家协会专门在《青海湖》杂志推出了一期“青海回族作家”文学专刊。

黄河文学

黄河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有史学家认为,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站在文学的角度来看,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在中国古诗词中,几乎所有的“河”,均是指黄河,更不消说指名道姓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等等。诗仙李白更是对黄河情有独钟,似乎只有书写黄河才能体现他的浪漫情怀与磅礴意气,“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以至“黄河文学丛书”成了李成虎20年来的夙愿。是的,“我的故乡境内,黄河长达168公里”,于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总有一条大河流贯其中。

为此,李成虎“筹备十卷本‘黄河文学丛书’已经三年多了”,此次出版发行的桑杰才让短篇小说集《雪魂》、马索里么小说散文集《西北望》是其中之一、二。

是毕其功于一役?是,也不是。这套十卷本的“黄河文学丛书”,可以说是李成虎创办主编《荒原春》20年的积累和发现,丛书中好多的文学作品是在《荒原春》首发的。20年来,李成虎通过这个县级文学阵地,发现和培养了化隆本土难以计数的实力写作者,“90后”马索里么只是其中的实力代表之一。

泰戈尔说过,文学不是靠知识来完成的,而是靠感情来完成的。我读到这句话时,也就二十来岁,当时想到的是,这个老头又来骗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的转变特别是文学素养的积淀和沉淀,我对这句话不仅是非常认同,更是深有体味。

马索里么应该也是在用感情来完成文学的。《西北望》的开篇散文,就是书写黄河的。我想,这应该是他的文学标签之一。

作家都应有自己的文学标签,像我们熟知的文学大家,如莫言的“高密”、陈忠实的“原”,等等。无论“高密”和“原”,都是作家们的情感所系,也是他们的创作沃土。

马索里么生于循化,成于化隆,一条大河贯穿期间。他身边的黄河,“如碧玉,如明镜,如处子,又如明眸”,与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大相径庭。

是的,这就是马索里么身边的黄河,是“撒拉人第一次濯洗礼拜”的黄河,是“延续撒拉人血脉”的黄河,是“永久固定住了撒拉人乡愁”的黄河。

马索里么七岁丧母,在《后母心》一文中,他写道,“当母亲入土为安的那天下了一场雨后,我的内心倏然间建起了一座牢房,把所有的顽劣通通关进牢里,谨慎地面对着这个世界”。以至“当后母来到家里时,我懵懂而又小心翼翼地面对她,怯生生地过着每一天。”然而,“村里的奶奶婶婶们都夸我的衣服鞋子做得好看,说我不像个没娘的孩子”。后母的默默付出,终于夷平他内心深处的牢房,“每个母亲都心怀大爱,她们身上有可以改变世界的秘籍,有可以改变人心的秘密。”

马索里么的散文是自然流淌的文字,如同他身边的黄河。不同的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大半个中国,而马索里么的散文大多是精短的。他的后母亦如身边这条黄河,碧澈、宽广、平和又不失浩荡。是的,要想东流归海,首先得有大海的胸怀。

甘青两省最常见的拉面,在马索里么的眼中显得无比金贵。也是,“化隆人就是做出一碗碗这样的面才走出闭塞的村庄,走向美丽富饶的城市,走向富裕美好幸福的生活,走向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这碗面也是沉重的,“无数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想通过这一碗碗拉面改变生活面貌,因此演绎出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的确,这一碗碗承载了太多,还将承载李成虎的梦想。

拉面文学

几年前,化隆县成立拉面产业发展委员会,分三个阶段深入全国市一级的各大城市开展了化隆拉面信息大数据采集工作。截至目前,共采集化隆籍拉面店18000家,遍及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1696个县(区)和11个国家,总注册资金达48.15亿元,从业人员达11.1万人。通过调查测算,一个拉面店平均年营业额达50万元左右(一天营业额为1400元左右),18000家拉面店年营业额近100亿元,从业人员年工资性收入达52亿元,年利润37亿元。

这组数据看来是有点夸张,但很真实。遍布世界各地的化隆拉面,大多都是夫妻店,如果规模大一点的,雇工也是家乡的亲友,与其它餐饮相比,其人工成本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我曾经跟开拉面店的化隆人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一个是在深圳沙头角开了一家拉面店。其时,青海的一碗拉面才卖2元钱,而深圳要卖到十几元。两口子商量着准备去香港开一家,那边一碗拉面是50元。还有一个是早在改革开放初就走出青海前往厦门开拉面店的,掘到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后继续从事餐饮。后来,他的餐饮店成为青海清真餐饮界的一大品牌。

天命之年的李成虎,既是化隆县文联主席,还兼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为他营造“文学化隆”和推动拉面文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他的操持下,举办全国拉面文学大赛,既是提升化隆拉面的知名度,也是发现文学新人和培养拉面文学。如今,他又在筹划青海拉面文化学会,锻造拉面文学平台。

大河南去,终归是蜿蜒向东,投身大海的怀抱。我想,在李成虎的倡导之下,“文学化隆”以及化隆的马索里么们也必将如此。

作者简介:肖子树,上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2004年移居青海,做过编辑、记者、内刊主编。出版长篇小说《西海魔咒》,发表文学作品若干,入选《青海文学十年精选·短篇小说卷》《青海美文双年选》等选本。青海省作家协会、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现场集锦:

(责任编辑:周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