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文学 > 现代散文 >

永远守住我们的魂灵——读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4)

时间:2015-04-02 16:50来源:未知 作者:朱文科 点击:
其实,林徽因很多情诗,像《秋天,给秋天》一样,没有明确交代因谁为何而作,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能弄清它的主旨。林徽因虽被誉为一代才女,但文学创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主要精力还是绘画和建筑设计。因而她的

  其实,林徽因很多情诗,像《秋天,给秋天》一样,没有明确交代因谁为何而作,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能弄清它的主旨。林徽因虽被誉为一代才女,但文学创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主要精力还是绘画和建筑设计。因而她的文学作品数量不多,这就决定了她的诗必定是有感而发、缘情而写,绝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会无病呻吟。如《一首桃花》、《吊玮德》、《哭三弟恒》、《写给我的大姊》、《恶劣的心情》等,抒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实际上,林徽因的许多爱情诗都流露出对徐志摩的缠绵之情。如《忆》:“我不曾忘也不能忘/那天的天澄清的透蓝……/是你在笑扬脸望/多少勇敢的话那天你我/全说了”。我们必须理解林徽因不得不含蓄写诗的苦衷。她毕竟早为人妻,是梁思成的妻子,还有个金岳霖守住她,就算她对徐志摩的感情很深,也不会很直白地表露,必须顾忌另外两个深爱她的男人的感受。

  1926年10月,林徽因正在费城上学。她收到梁启超的一封信。梁启超说:“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林徽因获悉徐志摩结婚的消息后,表现很微妙也耐人寻味。她先是邀请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办理博士学位手续的胡适到费城面谈。1927年3月又在给胡适的信中说:“那天所谈的一切———宗教、人事、教育到政治———我全都忘不了的,尤其是‘人事’。一切的事情我以前不明白,现在已清楚了许多,就是有要说要问的,也就让他们去不说不问了。‘让过去的算过去的’这是志摩的一句现成话……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也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到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过去的种种不了解。”对此,研究林徽因的学者都注意到两点:第一,1924年7月至林徽因写此信时的三年里,她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两人处于热恋之中,朝夕相处,而且梁林两家还在北京为他们举行了订婚仪式。林徽因怎么会在信中坦露“三年来寂寞受够了”?第二,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为什么林徽因要请胡适转告徐志摩:“我绝对的不怪他”。她凭什么怪徐志摩?答案只有一个:林徽因依然爱着徐志摩。虽然两人在1924年5月17日晚“分定了方向”、“各认取生活的模样”,但她并没有真正忘掉徐志摩。否则,她就不会一边与梁思成热恋,一边却觉得寂寞和失望,也不会在得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说出“我绝对的不怪他”这样的话。总之,读完《林徽因作品精选》,从很多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林徽因确实是爱徐志摩的,而不是她儿子近年所说的只是“亲密的友情”。林徽因之所以没有答应徐志摩的求婚,主要因为“少年时代的家庭阴影梦魇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她深知母亲被冷淡的痛苦和‘家庭战争’的可怕。她知道,如果自己接受徐志摩的爱情离婚,会让张幼仪陷入痛苦的深渊,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善良的她,最终选择随父回国,加之对建筑的热爱,她给自己下了最大的赌注:忍痛与志摩分手,而与梁思成赴美留学。“赌博时眼闪亮/从不悔那猛上孤注的力量/都说任何苦痛去换任何一分/一毫一个纤微的理想”。这个“纤微的理想”就是建筑。1931年林徽因的西山养病成为两人爱情发展的分界线。从此,林徽因接受和回应了徐志摩的爱情“已到了对梁思成的家庭构成威胁这样危险的地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徐志摩的遇难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事,对双方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读完《八月的忧愁》,掩卷静思,我唏嘘不已。清丽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贯穿全书。一纤弱女子缘何竟让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之“矢志不渝”,看了此书后,心中豁然开朗。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重情重义的才人跃然纸上。书中的最后,编者附录了徐志摩致林徽因的信,以及一首《你去》的诗。信中,有他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祝福,更多的是他对林徽因的牵挂和“记念”。而诗中,则是艰难决定放弃这段感情的难以割舍:“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我进这条小巷……等你走远,我就大步地向前……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之后四个月,徐志摩果然走了,走得那么偶然,那么匆忙,那么潇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飞机带走他的,是心底无法言说的深情爱恋,是那颗“不夜的明珠”,是再也看不到林徽因的遗憾!

  这是一个“旷世美丽的女子,一个才华绝代的女人,一个创造了沙龙又走出了沙龙的女人”,作家张洁在《林徽因传》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雅致的名字,美丽的容貌,高雅的气质,活泼的性格,妒人的天赋,绝世的才华,不娇不嗔,傲骨长存,这些,便注定她终究会给后人留下众多的“美谈”。在今天的社会,还会有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吗?在今天的文坛,还会有那代文人浪漫的情怀吗?我想,这样脱俗的女子,这样脱俗的爱情,快绝迹了罢!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