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文学 > 现代散文 >

永远守住我们的魂灵——读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3)

时间:2015-04-02 16:50来源:未知 作者:朱文科 点击:
作为徐志摩的红颜知己,林徽因永远忘不掉徐志摩的。就在创作《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四个月后,这年夏天,林徽因发表诗作《别丢掉》。如果说之前很多诗文中,她对徐志摩的情感比较含蓄的话,这首诗则毫无掩饰,坦诚

  作为徐志摩的红颜知己,林徽因永远忘不掉徐志摩的。就在创作《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四个月后,这年夏天,林徽因发表诗作《别丢掉》。如果说之前很多诗文中,她对徐志摩的情感比较含蓄的话,这首诗则毫无掩饰,坦诚了她的心声。全诗为:“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势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那真!/一样的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诗中“在松林”,“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都不可能是别的意象。“回音”二字,乃“徽因”的谐音(林徽因原来就叫林徽音)。《志摩的诗》里说,“为要寻一个明星”,而这里“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都婉约地表达了作者没有等到那人来寻她这颗“星”的惆怅与无奈啊!所以,她只能教远方的“人”,“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势情”,“仍要保存那真!”最后,她还交代,“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山谷”,是指徐志摩葬身处——山东党家山的山谷。对林徽因而言,徐志摩虽然走了,但“山谷”仍然留着,那过往感情的“回音”,她那“回音”,一直在“山谷”中留着,一直没变。诗以言志,书以传情,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古往今来,从不间断。好像预测徐志摩不久于人世,1931年9月,林徽因在与他的情诗中表露心迹:“永远守住我们的魂灵。”两个月后,徐志摩飞天而去,果真成了林徽因情感世界永恒的“魂灵”。

  很多人认为,林徽因的名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怀念徐志摩的情诗,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也表达了这个观点。然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刚出生的他的。他还认为,母亲与徐志摩“只是亲密的友情,而不是谈婚论嫁的爱情”。我认为,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确实不像悼亡诗,它的内容是写一个新的生命,请看:“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论怎么看,这首诗都是那样喜悦、光明,它只能是写给一个新生的生命,写给一个充满希望的东西,而不能是写给一个刚刚死去的挚友的。当然,不排除诗句中包含有对徐志摩的情感。我也是写诗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作一首诗歌时,往往会夹杂一些别的情感体验在里面。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是写给徐志摩的,而下结论说林徽因对徐志摩不是爱情,“是亲密的友情”。异性交往本来就是敏感的,倘若没有爱情的因素,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地亲密,可能会有短暂的亲密的友情,但不会长久——如果抛开爱情的吸引力的话。我始终认为,世界上是没有长久而深厚、又不带爱的动机的异性友情的。梁从诫声称母亲对徐志摩只是“亲密的友情,不是谈婚论嫁的爱情”,那是自欺欺人的说法。1931年是徐志摩离世之年,林徽因共写了9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那一晚》、《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仍然》等。而《那一晚》和《仍然》采用了笔名———“尺棰”。“尺”是长度单位用以说明“棰”之木棍较短“棰”意谓“鞭子”或“鞭打”“尺棰”有“短鞭鞭打”之意。“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这诗句包含的是深情与无奈。“尺棰”二字,足以表明林徽因当时因与徐志摩“那一晚”“分定了方向”,为了“永远守住我的灵魂”所产生的痛苦之情,还有内心无尽的悔恨和满腔的悲伤。1934年11月18日,林徽因发表了长达72行的《秋天,这秋天》。虽然诗人并没有明确说明诗的主旨,也没有交代为谁而作,但是可以肯定是纪念徐志摩的。此诗发表于1933年11月18日。众所周知,第二天———11月19日就是徐志摩的两周年忌日。作为他的朋友、知音,林徽因写诗表达哀思和纪念是必然的。其实,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中,早透露了这首诗的写作动机。她说“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今年又轮到今天这一个日子,世界仍旧一团糟……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地隔着梧桐树吹……”。请注意:“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地隔着梧桐树吹!”正是《秋天,这秋天》中的诗句。林徽因告诉我们,这首诗是“纪念一个死别的朋友”。当时林徽因的朋友中,除了徐志摩没有其他人死去。由此可以判断《秋天,这秋天》确是写给徐志摩的了。全诗分两大节,第一节是金秋里的抒情,回忆志摩生前秋天里的热情、欢笑。特别是1931年林徽因在西山养病期间,徐志摩带给她的快乐与幸福。因此长诗第一节写得色彩斑斓深情欢快,西山的秋天成为林徽因终生的美好回忆。第二节是悲秋里的哀悼,抒写志摩突遭惨变后诗人秋天里的悲痛。“只要一夜的风,一夜的幻变。冷雾迷住我的两眼,在这样的深秋里……再别要悯惜流血的哀惶。”这一节写得无比沉痛。秋天对林徽因来说是欢乐的、幸福的,曾与志摩在西山“同听鸟啼”、“同看花好”,同时又是悲痛的、悔恨的、“内心流血”的季节。志摩就是因为赶赴北平听林徽音的演讲而在深秋机毁人亡的。在诗人林徽因的心中,“秋天”已具有了特殊的意义。1946年7月31日,林徽因一家结束了因日寇侵略而长达10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北平。这时林徽因的肺结核病复发已6年多,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两肺和一个肾都已感染。但是只能倚在软椅之上的她,8月份就发表了《秋天,给秋天》。诗中洋溢着缠绵的爱意:“我们爱得太是匆匆”、“可是我爱得多么疯狂”等。这首诗对于我们探讨她对徐志摩的真实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