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文学 > 现代散文 >

永远守住我们的魂灵——读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2)

时间:2015-04-02 16:50来源:未知 作者:朱文科 点击:
林徽因是幸运的,她有幸遇到徐志摩,得到他的爱,为她而生,为她而死。徐志摩是为了赶上她的演讲,匆匆乘坐飞机而遇上失事的。这都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与偶然。徐志摩出现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就是个偶然,这个偶然却促

  林徽因是幸运的,她有幸遇到徐志摩,得到他的爱,为她而生,为她而死。徐志摩是为了赶上她的演讲,匆匆乘坐飞机而遇上失事的。这都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与偶然。徐志摩出现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就是个偶然,这个偶然却促使中国现代史上多了个女诗人。没有徐志摩,就不可能有林徽因的文学成就。没有徐志摩,就不会有林徽因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徐志摩曾评价:“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当然,徐志摩与林徽这份爱太短暂,也太沉重。她的父亲是极力反对她与徐志摩恋爱的,因为父辈们早把她与梁思成指腹为婚。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的婚姻终究是难以实现自主的,不得不遵从父命。林徽因最大的幸运就在于此——即使指腹为婚的婚姻,竟然也是美满的,丈夫梁思成同样十分出色,而且深爱她。但她心中,始终难以忘怀远在天堂的另一个爱人——徐志摩。

  在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写了大量怀念他的诗文。1935年11月19日,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并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文章开头写道:“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我用香花感伤地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的叹息和梗咽。”她告诉徐志摩,去年去了他的家乡,独自坐在火车门外,想起了他的诗句。她说:“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地飘忽。”“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再长存下去,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些我们从来不认识的人。”翻看林徽因的诗文,没有出现一句“我爱你”之类的情语,在这样深情而高贵的情感面前,“我爱你”三个字变得软弱无力了,也太庸俗。这样的爱情才是最美的,最真的,最深的,最刻骨铭心的。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是个大才子,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徐志摩疯狂爱上她,并打算为她离婚。他教她写诗,为她写信。林徽因由此喜欢上新诗。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对诗歌的兴趣更浓。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她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她陆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评论。她的诗多数是抒发个人情感,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她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比如《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等诗篇,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八月的忧愁》更是脍炙人口。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还创作了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