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文学评论 >

诗心善念真气的追问 ——读王爱红的诗

时间:2016-05-02 21:15来源: 作者: 张庆和 点击:
诗心善念真气的追问读王爱红的诗 张庆和 王爱红是美术评论家,是书法家,也是诗人。看过他的美术评论集,获赠过他的书法,然而有规模地一口气读他几十首诗还是第一次,而且这第一次的感觉还很不错:不
诗心善念真气的追问——读王爱红的诗

             张庆和

    王爱红是美术评论家,是书法家,也是诗人。看过他的美术评论集,获赠过他的书法,然而有规模地一口气读他几十首诗还是第一次,而且这第一次的感觉还很不错:不浮、不躁,甚至要引发人们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以及命运、人性和灵魂的某些思考或追问。

    按说,诗就是诗,应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自然生成,即便欣赏亦如,不必令其承载得太多太重。而爱红的诗,诗语虽然平实自然,但字里行间的确蕴籍了这种承载,如果不说出来,就难以解读他诗的真正含义。

    爱红的这些诗,有如一幅当代社会立体版的“上河图”,把都市生活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在这幅图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天上的飞机:“十架由武装直升机和运输机组成的机群飞临仙桃上空,让市民兴奋不已。绕城飞行的机群由仙桃籍上校许德胜领航,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他带领队员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他向部队提出申请,用这种方式向家乡致意,获得批准。”这是诗歌《从天安门广场飞抵家乡的机群》的题记。

    人们不会忘记在“9.3”大阅兵式上那个用武装直升机组成的两个阿拉伯数字“70”,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机群于阅兵仪式后,在上校许德胜的带领下,却做了一个浪漫的扩胸运动,带领10架武装直升机飞抵他的家乡。他们飞抵家乡去做什么呢?这位上校是浪漫的,“浪漫得像个诗人”,他要让“9.3”大阅兵的意义延长,延长到军人的家乡,要在那里放飞和平的白鸽——为了祖国,为了家乡。诗人兴奋地赞美:“蔚为壮观的是家乡的人们/在一个大屏幕上/看到了,岂止是十架飞机/那可是百万的量”。一句“百万的量”,让诗意大增,对于上校的这次飞行,也就无须再做任何解释了。

    爱红的诗不止关注天上,更关注市井的角落深处。如《通讯营业点记》《是真的还是假的》《用肖像所作的广告》《他来看升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市井生活的现实存在:面对不明真相者,忧其上当受骗,他扶助;面对落魄底层、生活无着者他捧出爱心;当然对于那些混迹于市井,或揭露,或抨击,在诗里也都给予了反映。

    看得出,爱红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正能量元素,即便是暴露、批评,也是满含善意。面对都市里无处不有的行乞者,各人会有各人的看法说法和做法。而诗人呢,既分析了这种历史遗存的客观性,也别出心裁地指出其存在则是催促社会行进的一种力量,并且告诫人们:贫困依然存在,大家尚须努力;抑或珍存“我还算好的自我安慰感”。当然,更多的还是对一些年轻力壮行乞者的批评和规劝:“不执着,也不气锐/逐渐成为行乞者身上,像/老茧一样的硬皮|怎么掐也不疼|撕下一块儿/也没有血肉那样的表情”(《行与乞是怎样构成的》)。当面对穿着阔绰、声称自己怎么怎么了的乞者时,诗人同无数的路遇者一样,也不由疑惑起来:《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不帮,心里确实过意不去;如果是假的,你帮了,“他们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为自己的闪退而久久不得释怀”。为一个与己无关的乞者竟纠结半天,这正是诗人那颗诗心善念的溢露。当看出乞者的一些缝隙之后,诗人还是大声地向眼前的乞者、向更多的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么年纪轻轻的乞者
这么漂漂亮亮的乞者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是为了遇见我,这样的打扮
大可不必,作为一个偶然
说实话,我情愿他们是强盗
也不愿意他们是乞者
他们迫切的索要已经接近抢劫了
快来救救他们吧

    但愿诗人的呼唤能够惊醒那些昏睡的灵魂。

    当然,如果把此处的“行乞者”和“乞者”翻个底瞧,扭个身看,就不仅仅是指市井里的这些存在了:试想,如果一个正值年富力壮的人不爱劳动,不去奋斗,只靠一点微薄的赐予、甚至投机取巧地活着,又何尝不是地道的“行乞者”或“乞者”呢!这就是爱红诗歌的深刻部分,读其诗,切莫忽略了这一元素。

    爱红的诗看似平淡,也没有那种大轰大嗡刺痛人心的语言,细读则会发现,他的诗里具有很充实很厚重很令人回味琢磨的内容。比如时下微信圈流行的发红包,诗人却执拗地说《我不发红包》。“我不发红包/也不乞求红包”,“每次,我点开红包/这个下意识的动作/都让我汗往下流/我无以回报呀|我意识到这一点小钱/可能会误导了我们的大事/因为每次我们都像孔乙己/在无形中贬损了自己”。面对快捷却轻浮的微信圈现象,诗人是冷静的,并且给予了理性选择。

    再如《在东川》《想起奶奶》,诗人没写景,却写了“象”,是心象。而这个心象所反映的貌似家史,实则折射的却是那个并未完全“退休”的年代。前辈们南征北战,淤血拼杀,其功其劳自在人心。有的牺牲了,成为光荣;活下来的,有的当了官,甚至大官,有的却抛弃了苦苦熬等的家乡老妻。而留在家乡的“她们”呢,虽未上战场冲锋杀敌,在家乡,于孤苦磨难中却养育了丈夫的儿女。看看诗人《想起奶奶》的一段话吧:

薛仁贵和王宝钏的传奇
在奶奶的心里都烂成了泥
在现实这个死鬼和向往这尊佛面前
她总是满足
喊过痛,但从来没说过苦
八十八岁那年
奶奶驾鹤西去
催人泪下、令人心灵震颤的诗情!

    爱红的诗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能在读者心里掀起一丛波澜。

    赞同爱红这种诗写方式,真切,朴素,平和,不大惊小怪,不故作高深,读之却像清风拂面,思之又如溪流淙淙。以一种有形有声的诗意境界,呈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同时又能示意路向,以丰富人的心灵。
 
 2016.5.1.北京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王爱红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0-24 10:10 最后登录:2016-09-06 1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