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学 > 影视评论 >

《东坡传》 第二集 一蓑烟雨

时间:2017-07-27 11:04来源:简书 作者:为为道来 点击:
第二集 一蓑烟雨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东坡的精神炼狱。在被关押了一百三十多天后,苏东坡在漫天飞雪中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途。 11世纪,那个慷慨收留了苏东坡的黄州,是一片萧索之地。连接荒凉黄州与外界的是一条古

第二集  一蓑烟雨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东坡的精神炼狱。在被关押了一百三十多天后,苏东坡在漫天飞雪中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途。

11世纪,那个慷慨收留了苏东坡的黄州,是一片萧索之地。连接荒凉黄州与外界的是一条古老的驿道。黄州虽远,毕竟给了苏东坡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慢慢适应眼前的黑暗。苏东坡一路风尘,踉踉跄跄地到了黄州。

“贬官黄州,对苏轼的打击是最大的。因为在这之前,他都顺风顺水,没有这样的遭遇。贬官黄州,他就以为这一辈子也就完了。”

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苏东坡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自从被贬到黄州,平生亲友没有人写来一封信;即使我写信给他们,也收不到任何回复。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有一种思无所归的情绪,无家可归的感觉。”

  “黑暗的夜晚,他站在江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的时候,先生在想什么?定慧院的那个小院里,在海棠树下望着星空的时候,他在思索着什么?他一定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怎么搞到这个地方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他要回答这个问题。因此,他开始寻找道家和佛家的这个智慧。”

离定慧院不远,有一座安国寺。住在定慧院的日子里,苏东坡能清楚地听到安国寺传来的晨钟暮鼓。于是,苏东坡走进了安国寺。此后,每隔一两天,苏东坡就去安国寺静坐参禅。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观照与反省。

  “面对逆境,他变得更加坦然,没有那么焦虑了,没那么着急一定要在这一生做重要的事情,变得更加镇定了,试着去吸收,而不是让环境吞噬了自己,因为拥有了完整的自我,才能够最终面对整个世界。”

苏东坡一点点地摆脱了内心的困惑,但生活的困境却对他步步紧逼。

  “他被安置到黄州的话,虽然有一个官职,但是就是挂名而已,没有薪水没有收入。”

  “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日子,那段时间他能用的钱很少,他还要养活家人。”

此时,苏东坡的家眷已来到黄州与他相聚。为了用有限的积蓄把日子过下去,苏东坡只能量入为出。

湖北省黄冈市赤壁管理处副研究馆员王琳祥说:“每个月拿出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串,挂到屋梁上,每天只用一百五十钱。”

“早晨起来,就用一个画叉把它给拿一串下来,供今天这一天的花销。没有用完的钱就把它放在一个竹筒子里面存起来。


  “一个非常大的官员,一个被皇帝和世人都称颂的大学者落到这样的地步,他是很痛苦的。“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叫马梦得。当苏东坡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马梦得竟然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共苦。

江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冯小川说:“从宋代到现在,假如说苏东坡的这个粉丝有成千上万,这个马梦得是第一个,头号粉丝。“

  “马梦得就出面找徐君猷,说:‘苏轼家里非常的困难,看你能不能给点地让他种。’徐君猷爽朗地答应下来,就把黄州城内原来的一个废弃了的五十亩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地耕种。”

马梦得向官府请领的这块地让苏东坡一见倾心。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

苏轼就把这块地叫做‘东坡’。这个东坡实际上也不是他自己的发明,是从白居易那里来的。白居易在四川忠州做官的时候,也是在这个东门有一块地,在那里种的是花。苏轼对白居易向来很仰慕的,所以就把他的这块地取名为‘东坡’,他自己就叫东坡居士。

2015年5月6日,台湾新北市一座体育馆内,黄梅戏《苏东坡》正在上演。戏台上的演员均来自于湖北省黄梅戏学院。

  “这次演出非常成功,三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那掌声简直是震耳欲聋,因为他们说我们没有看过这样的苏东坡。他(苏东坡扮演者,这一段中“他”皆指这个人)为了能够让自己活下去,就去劳动,去耕耘,他相反自己不在乎,乐呵呵的,认为很快乐,和大家在一块儿,这算不了什么,因为他有理想,有抱负,认为这个很快就会过去。他越是这样豁达,越是能打动观众。“

公元1081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这篇荒地布满荆棘瓦砾,苏东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掉枯草。或在荒原上燃烧起来,荒地上竟然露出一口暗井,那是来自上天的犒赏,灌溉的问题迎刃而解。

“因为那块地不算好地,好地轮不到你来种,那么在这上面种大麦,无疑是他最后的选择。人是不吃大麦的,酿啤酒的时候才用得上。但是苏轼就种这个大麦,大麦有个好处,对地的要求不高,比较容易种植。”

“在农田外看着农夫,觉得是田园景色。不过自己开垦,当过农夫的人知道真正在农田里边做事是很辛苦的。”

苏东坡买来一头牛,还有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那是一个农民的笔墨纸砚,只是这一次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求生。

当地真正的农夫对苏东坡怀有极大的善意。在苏东坡在农地里劳作时,一个农夫跑来告诉他:若想丰收,得让牛羊啃一啃麦苗。

“如果麦苗长得太好,把肥力拔得太多的话,第二年那就长不好了。今年呢,应该让牛吃、牛踩,把苗压下去。苏轼果然就按照老农的话做了。”

这是田野上最动人的时刻,苏东坡一家忙着抢收麦子。在这片曾经瓦砾密布的荒野之上,他迎来了了第一个麦穗金黄的季节。

“‘苏东坡’这三个字,千年以来给人们带了的巨大感动是从在黄州开始的。因此黄州可称为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这苏东坡的一处真迹《李白仙诗卷》,据传是苏东坡模仿李白诗风所作

这件作品与台北故宫收藏的《黄州寒食帖》并列为苏东坡非常重要的两件书法。与李白相同苏东坡也被后人称为“坡仙”。不同的是,苏东坡追求的不是一走了之、飘然成仙,而是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

“我们说他(苏东坡)带有强烈的人间色彩,他不是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用自己内心的灵性照亮周围,他会去发现乐趣、发现生活。”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苏轼跟他们坐在一块瞎聊天,他说大家都讲讲故事吧。这些农民阶级的人哪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讲不出来,苏轼说:‘那就湖边乱造一个也可以。’胡编乱造也没有,他说:‘那讲一个鬼的故事总可以吧?’还是没有,那苏轼说:‘行啊,既然你们讲不出来,那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吧。’他就是在努力地去营造一种氛围,能够让自己获得更轻松一点。”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讲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东坡却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意思就是皇帝他可以陪,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是乞丐他也不见外,也可以平等交往。在他的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在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官府禁止私宰耕牛、严禁半夜十二点之后进城;苏东坡却不拘礼法规定,与黄州的朋友们屡屡犯禁。

“苏轼一到晚上就跑到城外头,在他的东坡那里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没得吃,有个小伙子他们家那牛生病了,回去把这头牛宰了,然后烤肉吃,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城门都关闭了。回不去了怎么办呢?翻墙------半夜爬墙回来。苏轼如果在开封,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但在黄州,他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也犯很多小错误。这些都是他努力地要把自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和这些老百姓割裂开来。”

在苏东坡被贬时黄州时,他的老朋友陈慥隐居就隐居在这里。

“陈慥就是陈公弼的儿子,苏轼跟他老爸合不来,但是陈慥很合他的脾气。”

被贬黄州的五年间,苏东坡经常到陈慥家中做客。

“他到陈慥家里去,两人就是聊佛法,‘谈空说有夜不眠’,一宿一宿不睡觉。突然他(陈慥)妻子断喝一声:‘还不睡觉啊!’”

“平时,男子汉大丈夫,谈玄谈佛,意气风发,就被这一声‘河东狮子吼’吓得连(陈慥的)拐杖都掉了,然后满脸茫然,写他好笑,其实是好朋友间的一个调侃。这是个很著名的故事,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河东狮吼’就是这样来的。”

“我常常跟朋友讲,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他就好,可以和他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黄州安国寺里,厨师张彬正在教寺里的师傅做一道经典小吃:东坡饼。

“这个饼做出来想出来就像一张大网,炸出来会有像一朵花一样的形状。在今天,东坡饼美味的秘诀在于细致入微的制作工序;而在九百年前,它的诞生源自于一个无心之举。”

苏轼经常和继连和尚下棋,又一次,棋下到很晚,苏轼叫肚子饿了,就问继连和尚:“大师啊,您有什么吃的吗?给我吃一点吧,我肚子饿了。”大师叫一个小和尚过来,那个小和尚跑到柜子前面,把门打开一看,里面仅有一碗剩面条,水都干了,小和尚就把那个干了的剩面放到麻油里就放在灶膛里烤,月色沉沉,负责左面的小和尚不禁打起了盹。当饥肠辘辘的苏东坡忍不住到厨房一探究竟时,里面的干面已炸成糊状。惊醒的小和尚惴惴不安,苏东坡却饶有兴致地品尝着,他一吃,哎呀,这个东西挺好吃,吃到口里,口感很好,酥脆酥脆的。吃完之后走到接上一个糕点作坊,跟那个老板一说,那个老板呢就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因为这个饼是苏东坡交代的事情,就命名为“东坡饼”。

东坡饼的发明大大地慰藉了当时的苏轼,身处于逆境中,却始终能够将贫困的生活过得生趣盎然。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却是最淋漓尽致的一个。

苏东坡在去买田的路上经过沙湖,途中遇雨,突然而来的暴雨从天而降,人们纷纷躲避,只有苏东坡没有躲。避雨的工具都被前面的人拿走了,别人都说淋雨了很狼狈,他却不以为然,在雨中神态自若。没过多久,雨停了就在这急剧变化的阴晴里,被浇成落汤鸡的苏东坡,口中悠然吟出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