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中国网络文学节】暮冬的等候

时间:2016-10-16 17:34来源: 作者:原野 点击:
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洪亮,深沉,透出一种成熟苍老的韵味,萦绕在耳畔。一种厚重的,富有内涵的声音撞击着我的心扉,暮冬的寒冷使街道分外的寂静,朔风不时地来抚摸我的肌肤,抚摸我的心,我的心宁静了......我避开了世间规律而又紧张的生活节奏,在一种
      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洪亮,深沉,透出一种成熟苍老的韵味,萦绕在耳畔。一种厚重的,富有内涵的声音撞击着我的心扉,暮冬的寒冷使街道分外的寂静,朔风不时地来抚摸我的肌肤,抚摸我的心,我的心宁静了......我避开了世间规律而又紧张的生活节奏,在一种宁静中体验纯真,体验一种静谧的心境,这种体验有些奢华,有些享受。
      等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历史观的态度,也是对现实观的一种态度。对于历史,我们常常会咀嚼一些内容,欣赏一些内容,咀嚼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欣赏能够使我们静下来默默的等待,等待历史的文化一点一点的渗入我们的骨髓,净化我们的血液。所以,欣赏历史需要有一种态度,一种纯洁的,高尚的,不掺杂个人疑虑的态度。
      暮冬,我在等候,等候历史给我的启示。历史经历了成千上万个暮冬,多少人在暮冬的时候等候了?用等候的心欣赏历史,你的心灵不再憔悴,会变的洁净,晶莹。
       公元前87年1月8日(农历腊月十二),一个暮冬的季节,汉武帝刘彻驾崩了,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一代伟大的帝王从此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可以名垂千古,让万世来纪念,一个名字也可以遗臭万年,遭到后人的唾骂,一个名字有时也会被世人所遗忘。然而一代大汉天子虽然走了,但他却名垂千古,受到了万代的景仰。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210年,210年间,汉武帝刘彻就占了西汉统治的55年。期间经历了文化的改革,开辟了大汉疆土,以儒家思想来治国,使国家人文处在一种道德价值观较高的水平,让子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我国古代,主宰者的文化欣赏风格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文化体制。刘彻在位时期,我国推崇儒家思想达到了顶峰。刘彻采用了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儒家思想从此在文化思想界鼎盛起来。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西汉的疆域幅员辽阔,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在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多民族,多文化,多传统的文化根基,实现文化大统,是统一思想的唯一战略方针。然而,在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中施行改革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深入人心,难道竟一时就能改变了吗?这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要做到政治统一,一定要做到文化统一,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经验。昔日,秦王朝统一六国,不也是在文字、货币等诸多文化上进行过统一吗,历史证明,不统一文化,对于民族的统治总是强行的。“强行”是一种霸道的行为,掳其人,不能抚其心。所以,以德服人,顺应民心才是治理的根本所在。
     君临天下,以德服人,以礼治国成为汉武帝的治国之术。贤明的君王能创造一世的太平,昏庸的君王只能获得满街的咒骂。推崇儒术,使人们在德行和礼仪上都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亲民,友善,尊长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汉朝就沿袭开来。文化就是这样,文化是一种陶冶情操,升华品格的思想良药,任何的文化有了官方的拥护和推广,就会被人们接受的快一些,广一些。刘彻推崇儒术,儒家思想在我国人民的心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历朝历代,根深蒂固,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总是会有一些儒家的道德思想所影响。儒家思想犹如一株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沃土。
     人们提起儒家思想,所想到的往往是先师孔子,人们把他称为“圣人”,那么,现在起,我们谈到儒家,除了孔圣人,脑海中所浮现的应该多了一个刘彻,一代光辉的君王,重视文化的君王。文化是一种让人有道德,有良知,有品格,有素质的高尚思想供给,所以一个重视文化的人,应该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更何况是一代重视文化的君王呢?以儒治国,开辟文化发展的先河,政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官方基础,这基础是多么坚实有力啊!

 
儒法兼治  以民为天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提出的,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的传统思想。这样说来,应当也是为世界所共享的,民族要保留它,世界也要珍惜它。珍惜传统的文化,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沉淀下来,用清澈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周围的环境,看待世界。汉武帝刘彻重视民族文化的保留,他知道扎根人心的总有它的长处。因此,刘彻善于统一文化,善于保留文化,虽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综合国情,综合百姓的道德文化修养而决定的。道德是人们最根本的行为规范,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民族最值得赞扬的就是民众自身有一种道德衡量标准,荣辱观,廉耻观,这些道德观能让人自觉的遵守,从而提升国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修养,这是我国民族的瑰宝啊!
      以儒治国,修其民善。以法束人,规其民行。道德规范可以让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有了较强的道德行为标准,犯罪率也大幅度减小,从而使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然而,常言道:“金无足赤,玉有微瑕。”个人尚有心生恶念之时,何况整个国家拥有万万之众?“标其行,以正其法。立其法,以规其行。”这是刘彻的治国之纲领。他做到了儒法兼治,以民为天。从思想上统一了一个民族,从法规上约束了一个民族,整个民族在正确的管理和约束下兴起了......
                                   
开疆为业 立土为邦
      一个国家的兴起,往往是要在版图上有稳固的基业,疆土尚且残缺不全,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谈何文化发展,素质提升,岂不枉然?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汉武帝作为一朝天子,当然也尤为重视自己的基业,所谓的基业是什么?是疆土与民心共得。以文化收其民心,以威武开辟疆土,汉武帝既重视文化的传播,也重视疆土的安兴。正所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版图政权稳固方面,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以此来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卫青、霍去病的三次大规模征讨行动,胜利的收复了河套地区,夺取了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不仅扩大了疆域,更在蛮夷中显示出一朝天子的天威。历代的帝王常以威严为骄傲,一代大汉天子刘彻,也不违此例。在对匈奴征战的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迫使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的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就基本解决了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善用贤才 治政有方 
   汉武帝重视对贤才的任用,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是汉武帝的一大善举,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惟才是举,惟德是用,“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是一大明智的举措。历史上著名的的苏武,留守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去,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吏。皇后卫子夫就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等著名的大将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仆子孙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这些情况足以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也证明了一代贤王宽宏的气度。也正是因为汉武帝如此惜才,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汉之得人,于此为盛!”意思是说,汉朝中得贤人相助最多的时期,当属汉武帝执政时了。
                                 
善待百姓 真诚忏悔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种俱来的威严,也有一种俱来的尊严。岂能轻易的向庸碌的草民低头认错?众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刘彻做了,他做的那么诚恳,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前无古人,足以体现刘彻的真诚和爱民如子的情怀。
      帝王的忏悔带着诚意,带着一种虔诚,一种内疚。在沉淀和静谧中感受一种真诚。任风吹起,任雨落下,只有帝王在深深地忏悔。
      刘彻的忏悔起因何处呢?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皇室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当时人对神怪诅咒之说深信不疑,汉武帝也不例外。有一天中午,汉武大帝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水衡都尉江充去追查。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一家人满门抄斩。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也相继被牵连入内,惨遭杀害。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使用巫术的人。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江充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陷害太子。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杀了。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向汉武帝控诉太子,汉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汉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太子带人离去,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军队,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敢依附皇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汉武帝愤怒异常,唯有壶关三老令孤茂敢上书汉武帝为太子申冤。
   太子向东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隐藏在一户人家家中。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找他,不料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自缢而死;家中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汉皇太子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太子之子、史皇孙刘进有一子刘病已幸存,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刘询,就是以后的汉宣帝。
       高寝郎田千秋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于是汉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并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曾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陆续被杀。汉武帝怜太子无辜,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闻而悲之。
雁鸣之悲,鹤唳之凄,刘彻的心怆然泪下!汉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冷,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后,武帝下《轮台罪己诏》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一份《罪己诏》深刻的表达了刘彻的悔改之意。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昭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天子有过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历来只是一句口语,有多少皇王可以做到谦卑处事,知错敢认?汉武帝的内心保留着一份真诚,真诚的善待百姓,敢于承认错误。以威严震慑四方蛮夷,以仁爱善待百姓,以严苛自律。刘彻走了,走在了暮冬,而他的一世英名却留在了史册上,经历千千万万个春秋冬夏……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原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6-10-16 17:10 最后登录:2016-12-25 13: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