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

珍爱红楼——贾政这一家子

时间:2017-02-20 11:12来源: 作者:月涵 点击:
珍爱红楼 ----- 贾政这一家子 贾政这一家子在府里是比较得势的。这和贾母对贾政的偏心有关,贾赦在中秋宴上曾讲过一个笑话天下母亲偏心小儿子。可见这种偏心已经让贾赦非常的不满,这不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需要贾赦公开来表达了。 袭了职的大儿子另住它

珍爱红楼——贾政这一家子

贾政这一家子在府里是比较得势的。这和贾母对贾政的偏心有关,贾赦在中秋宴上曾讲过一个笑话天下母亲偏心小儿子。可见这种偏心已经让贾赦非常的不满,这不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需要贾赦公开来表达了。

袭了职的大儿子另住它院,贾母和小儿子一家子住在荣国府的正院里。府中的事务是贾琏夫妇来料理,但是我们看的出来,贾琏是倾向于叔父多于父亲 ,凤姐更是倾向王夫人甚于邢夫人。贾政这一家的孩子也争气,主要是女儿。长女元春进了宫,而且还封了妃,为贾府弄了个省亲的盛景,当然这种省亲给贾府带来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荣耀。这种荣耀对于日渐中落的贾府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这是一种信号,能让贾府依然保有大户人家的体面与尊严,也能依旧门庭若市。所以元春的进宫让贾政这一房,在贾府有了特殊的地位与尊荣。作为贵妃的父亲和母亲,贾政和王夫人自然也另有了一种光环。

元春是非常孝顺的孩子,对于兄弟宝玉也是非常的关爱与呵护,这种态度也提升了宝玉的身份与地位。宝玉一直深受贾母的疼爱,如今有一个贵妃姐姐,更加与别的孩子不同。宝玉人物生的好,脾气又好,很是得贾母和王夫人的娇惯。只是令贾政不喜,对于儿子的不读书,非常气恼,曾大打出手,好好的教训了一顿。

长子贾珠是非常成材的,可惜早逝,但有了儿子贾兰,也算是让贾政有了孙子,算是一个新的希望吧。贾珠的夫人,是书香门第的大家小姐李纨,李纨举止端庄,教养儿子成材。

另一个潜力股是探春。探春虽是庶出,但长在贾母身边,由贾母一手培养,很有些元春的风范。在家中料理家务,连凤姐也赞叹三分。这朵玫瑰花是另一支凤凰,她的杏花签主贵,又是一个王妃。有杏元和番之说,是贾府后来没落时,另一个让贾府暂过难关的人。

唯一不争气的是贾环,本是庶出,让赵姨娘调唆得很不成样子,令众人轻视。越令人轻视,他越心中有气,越不让人喜欢。对宝玉一直不满,找机会给宝玉生事,曾经烫伤过宝玉的脸,在贾政面前告状。这兄弟的关系代表了嫡庶的矛盾与冲突。

表面上贾政这一家子,人丁还算兴旺,也是和和睦睦的,比起宁府和贾赦那边是强多了。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二)贾政

作为这一房的家长贾政是非常有忧患意识的。

     作为二公子,他没了袭职资格,还好恩赏了官当着,也算是一种荣耀。他曾经想着科举入仕,对读书人非常礼遇。他自然明白,这边的孩子是没袭职的可能了,常规推算。所以如果他的孩子们还想继续这种富贵生活,就只能从科举了。这就是为什么贾政会如此的重视与读书人的往来。黛玉的父亲和他的关系就比较好,推荐贾雨村就是通过的贾政。而且贾政的业余生活也就是和清客们闲谈,表示自己读书人的雅致。

      他对自己的孩子们是有规划的,女儿都是从婚姻上考量。长女元春入宫,能入宫的孩子是从小培养的,这里面自然也有了一种期望,孩子有了身份,自然可以帮助贾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二房在贾氏家族中的地位。贾家的族长是宁府的贾珍,而本房袭职的又是兄长,其实贾政在家族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只是因了母亲的偏心,才能与母亲住在荣国府的正房中。后来元春的封妃,才令贾政这边光耀起来,有个皇妃的女儿,让他在贾家有了不同的地位。众人才不敢小看他,但实际上也没把他太当回事。可卿的后事,他劝贾珍不要用薛蟠提供的贵重木材。贾珍不听。迎春的婚事,他深知孙家不好,曾规劝几次,贾赦不理论。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大事上宁府的贾珍和荣府的贾赦,都不尊重他。那二位是荣宁二府的世袭人,所以才会如此。

       他在官场自然元春入宫意味着什么,父女分离,相见时难,可是为了贾府更重要的是为了他这一房,他自然不会反对。探春的命运是远嫁和番,自然又给他这个父亲带来了荣耀,让他在贾府又加了地位。当然又是令探春远去,再难相见。两个女儿都是出众的,都为了贾府,远离了家人,不得自由了。他的女儿一个贵妃一个王妃,他这个父亲,也算是非常有体面了。

       他的三个儿子,他是想着让他们读书作官,立足贾府。所以贾珠读书挺好,又娶的是书香门第的小姐,这是令贾政非常满意的,可惜的是早逝,幸而还有个儿子,总算是有了长孙。

        宝玉是他另一个希望了,可惜这个孩子被贾母宠着,这个作父亲的也不能教训。他深知宝玉的天资极好,只是不喜读书,望子成龙心切,自然管教的十分严厉。越严父子之间的距离越远,与母亲的冲突越大。那一顿好打,让贾母大发脾气,吓得贾政也不敢管了。

        贾环读书自然也不合贾政的心,这对兄弟在贾政眼中都是不喜读书的,都令他生气。所以严父管教之下,他们都怕他。

        后文中贾政年纪大了,名利心大灰了,对于孩子们的功名念头淡了些,也能欣赏他们的诗作了。才有令宝玉作诗,他提笔写了的场景,也算是难得了。

       贾政自许是作大事的,对家中事务懒得管理,都托给夫人和贾琏夫妇,他不管也不懂,所以府中的情形也不尽知,落了个清静,既是他无能也是他懒得管理。

        众人看不懂的是他如何会有个赵姨娘这样的姨娘,而且二人关系还不错。赵姨娘的无事生非不通情理,如何与贾政的形象相合呢。所以不得不猜测,贾政的审美问题,当然也可能年轻的赵姨娘并不是书中后来的样子。年轻时的赵姨娘,自然不会如后来那般兴风作浪,没有贾环,她可争什么呢。年轻美丽爽利直爽,也许是贾政欣赏她的原因。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三)王夫人与赵姨娘

 

这二位可是贾政这一家子里的重要人物.。

王夫人有二子一女,女儿是皇妃,赵姨娘有一子一女,女儿是王妃,这两位都是给了贾府荣耀和让贾府巩固了地位的女子。

王夫人是王家的小姐,与贾家是门当户对,又儿女双全,又掌握着荣府的家政管理大权,应该说是称心如意的了,可是从书中王夫人对宝玉周边人物的偏执式管理,可看出她是很有危机感的。一出场的王夫人给我们的感觉是温和的慈善的,这也是王夫人一直在树立的形象,可是打向金钏那一掌和金钏的跳井让我们发现了王夫人的另一面,为什么王夫人在听了金钏与宝玉的那几句玩笑话,会那样的震怒,会一反常态的撵之。是什么原因令王夫人如此偏执行事,不惜破坏自己的形象。邢夫人不是大家出身,可是邢夫人只是好财,并无如此的事端,赵姨娘不是省事的,可是赵姨娘也没有逼出人命,相形之下,只有凤姐能与之相比了。可是凤姐的狠毒之名是在外了,而王夫人几十年打造的是慈善之名呀。后来的怡红院里赶晴雯撵四儿芳官,更加显现出了王夫人如此偏执的一面。能让王夫人如此行事,所为的是宝玉,王夫人把后半生的指靠放在了宝玉身上,才会如此对待她认为可能影响宝玉声誉的人。王夫人的指靠不是丈夫,不是女儿,儿是宝玉。可见王夫人还是有危机感的 ,她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有些微然的不安。认为只有宝玉好了,才不会令她出现危机。这种危机一定和赵姨娘母子有关,从书中看贾政和赵姨娘的关系是不错的。而且赵姨娘有府中的行事,贾政也一定会有听闻的,可是从不见贾政对此表现不满。宝玉被马道婆暗算时,赵姨娘在贾母面前胡说一通,令贾母大恼,贾政也只是把赵姨娘劝走,并同有如贾母那般生气。赵姨娘一直以来无事生非,每每闹笑话,每每不介意,她所凭的是有子有女,还有一层应该是贾政吧。

贾政和王夫人表面上相敬如宾,非常的尊重。可是细想赵姨娘的为人处事,明明只是一个丫环身份的姨娘,并没有背景,却能在府中屡屡生事,那时贾环还小,探春明显的与她远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赵姨娘能有如此的胆量,应该是和贾政有关系的。表面上远着家务的贾政,在妻妾的矛盾中,似乎扮演着并非只是沉默的角色。这一房是明显的王夫人的权利大于贾政了,那么贾政如果有什么想法,只能通过赵姨娘贾环来实施了。

王夫人和赵姨娘表面上相处的挺好, 没有什么冲突,但是从王夫人对年轻美丽的女孩子的偏执和冷漠来看,她内心是对赵姨娘深恶的,这种深恶在她的身份不能有所表示,所以她对赵的态度是不理会,一切都交给凤姐料理。所以凤姐把赵姨娘母子打压的头也抬不起来,赵姨娘见了平儿都要满脸堆笑的。只有贾环烫伤宝玉那一次,王夫人把赵姨娘叫来骂了一次,说的是几次不番不理论,看起来王夫人心里早有痛恨了。王夫人非常贤惠的维护着自己的形象,但是不等于她不明白赵姨娘母子对她们母子的影响力。

赵姨娘有了儿女,也有了气势,当然也有着贾政的沉默的支持,她是不甘心如周姨娘那样平静岁月的。时不时的惹些事非,让别人不能小看她,这个别人里,最重要的一个人应该是王夫人吧。因了茉莉粉,她亲自打进怡红院,也有着些借事生非的心态。最后被探春劝走,让她很是跌了面子。

她每次闹事,每次失败,但是不影响她下一次又继续为之。王夫人始终摆足了正房夫人的谱,不屑理论,可是内心深处,总还是会有些恼怒吧,赵姨娘的风总是冲了她刮去了。针对宝玉的一切,都是为了贾环呀。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四)王夫人赵姨娘的帮手

 

     两位都是有帮手的。

     王夫人的第一帮手自然是凤姐了。当年王夫人先进贾府,做了二老爷的夫人,若干年后,她的侄女又嫁给了大老爷的公子,这其中自然与王夫人的支持有关。贾府与王家自然是门当户对,贾琏与凤姐也自然是郎才女貌,这桩婚事自然是良缘了,所以是一说必成的。但是如果王夫人不同意,那么也是不必谈的了。王夫人的同意自然是为自己打算的,她并指望自己的儿媳妇李纨能成为自己的帮手,也许是李纨不擅长此事,也许是她从心里并不接受那个书香门第的儿媳妇。凤姐不同,凤姐是娘家人,而且凤姐的能力王夫人自然是了解的。在深宅大院里,王夫人自然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王夫人年纪大了,很多事和人,不适宜她亲自出面打理。王夫人要树立形象,要重点关注在宝玉身上。这样的人物,自然是娘家人最合适了。

      凤姐非常称职,对王夫人的心意非常了解,第一任务就是管理好家事,第二任务是打压赵姨娘母子。这两件事凤姐都非常认真的去做了,凤姐的管理权威是威重令行,而赵姨娘恨凤姐超过了对王夫人的恨,贾环怕凤姐甚至超过了王夫人。凤姐也是一片痴心,既把姑母当作了自家人,姑母的事自然是非常尽心的办。此后贾府那些得罪人的事,都是凤姐出现料理,王夫人乐得作慈善人。

      王夫人第二个帮手是陪房周瑞家的,这个陪房可比邢夫人的陪房厉害的多。周瑞家的与凤姐配合默契,很好的维护着王夫人的体面和形象。

      第三个帮手是袭人,袭人本是贾母派在怡红院的,袭人聪明,明白她不是贾母所赏识的类型,便把目光投向了府中的另一实权派王夫人。袭人夜誎,字字语语深合王夫人的心意,于是招为已用。王夫人极会用人,对凤姐给之以权,对袭人给之以利。对于袭人来说,她目标就是姨娘的待遇和名份,王夫人痛快的把待遇给了。袭人自然安心了,对宝玉说的是此后她就是太太的人了。

      王夫人用凤姐和周瑞家的稳妥了府中的管理事务,用袭人了解宝玉的动向,也分化了贾母的人。

      在三驾马出管理的时候,果断的把宝钗推了出来,让宝钗提前进入角色,了解家中事务。此刻推宝钗,是为了日后让宝钗正式接管。

      最有权威的是宫中的元春,元春不需要说什么,她是王夫人的女儿,这就够了。

      赵姨娘也是有帮手的。

      当然赵姨娘的帮手比不得凤姐等人,最有杀伤的是马道婆,她一出手就让凤姐和宝玉病了一场。当然赵姨娘也出了五百两银子,是花钱买出来的。这五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赵姨娘一个月二两月钱,一年才二十四两,五百两是她二十年的收入呀。重金之下,才有马这样的勇夫。

      第二个是彩云,彩云本是王夫人的丫环,不知如何看中了贾环。是不是存了姨娘的梦,虽然贾环不及宝玉,但也是主子,宝玉身边的人太多,太难接近,而贾环则不招人喜欢,反而容易接近了。赵姨娘见彩云对贾环真心,很有收为帮手的想法。彩云为了赵姨娘偷太太的东西,事发后被宝玉承担,反而令贾环生疑心,二人分手,一场梦醒,总是伤心。

      赵姨娘常和管家婆子们来往,互通消息,为的是借机生事,总是令人利用,自己丢面子。

      王夫人不动声色的,有了诸多得力干将,赵姨娘自然也不是省事的,总是寻找机会,其实探春的出众与成长,也无形中帮了赵姨娘。只是探春远嫁,自然令赵姨娘失去了最有能力的帮手。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五 )王夫人的帮手们

在贾府里王夫人位高权重,自然容易有帮手。她的帮手算是王派吧,王派是一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队伍。

      第一排名应该是凤姐了,凤姐是王家的小姐,算是王夫人的娘家人,而且凤姐也非常需要太太的支持更易立足贾府。比如凤姐与贾琏闹矛盾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是把太太和我的陪嫁拿出来比一比,哪点不如你们贾府。太太和她是一条战线的,贾琏可以和凤姐纷争,但不能不尊敬太太,这时候只有一笑了之,免得把小事弄成大事,太太的身份可不是敢小看的,那是元妃的母亲。而且这时候,贾琏会明白王家是凤姐和太太的一个大后方呀,王家的势力在贾府之上。凤姐既痴心又甘心作王派的第一人,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她乐意如此,她威风张扬,不怕得罪人,不在意形象,这样的心态,正适合作太太的先锋官。所以她一面管理好家事,一面打压好赵姨娘和贾环母子。以凤姐的能力,管理贾府事务自然是容易的,威重令行,自然落了个无人不赞其能力,也暗叹她的威严与刻薄。贾琏都要看她的眼色,落了一步之地,这样的局面,凤姐自然是满意的。

       打压赵姨娘母子,是一件长期又艰苦的工作,而又是王夫人最在意又最不能表现出来的事情。赵姨娘也不是省事的,她明知别人瞧不起她,所以她也不要别人瞧的起,她乐得屡屡生事,不让人遗忘。如果不能被人尊重,那么被人记起,也许是赵姨娘的一个目标了。物不平则鸣,贾府是按姨娘的待遇给她了,可是她的儿子贾环与宝玉的待遇差之太远,贾母的嫡庶关念,令一个是凤凰一个是山鸡了。赵姨娘自然不平,她更担心的是长此以往,日后大事大非上,宝玉要沾光贾环要吃亏了,她不能让贾环吃亏,那是她后半生扬眉吐气的指望。鸳鸯誓死不做姨娘,而赵姨娘说她是熬油似的熬了多年,可知姨娘的日子不是好过的。偏生又遇见一个凤姐,连正眼也不看她,凤姐的威果然震慑住了赵姨娘,也才令赵姨娘暗算宝玉的时候,要搭上凤姐。凤姐这一工作做的太成功,连自己也搭上了。

        实心的凤姐,果然给王夫人出了大力,遗憾的是王夫人对凤姐就没这份深情了。邢夫人给凤姐难堪的时候,王夫人轻描淡写的把事情带过,站在了邢夫人一边,把管家凤姐给弄了个灰头土脸。不过是时间变了,宝玉长大了,王夫人要扶持的不是凤姐而是宝二奶奶了,所以能借个机会打压一下凤姐,王夫人顺水推舟了。

        宫里的元春,是王夫人最可荣耀的资本了,贵妃的母亲,有了这个身份,她在贾府,是无人敢不尊了。所以元春不用说什么,就足以令王夫人扬眉了。端阳节的礼物,二宝一样,让人徒生猜疑,引起金玉一事。很让人怀疑是王夫人的授意了。王夫人自然把心事与女儿商议,元妃不能公开驳祖母,于是暗示一下吧。

        袭人是另一个帮手,她主要的任务是看好宝玉,别给王夫人惹麻烦。王夫人把儿子捧在手心里,对孙子淡淡的,也算是怪异。袭人的见识与想法深合了王夫人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袭人愿意投靠王夫人,贾母的丫环,愿意站在太太一边,这本身就令王夫人暗喜。贾母派了丫环在怡红院,王夫人在派就没多大意思了,好位置袭晴已经占了,再派人也不过是二等丫环,如今一等丫环主动来表明立场。王夫人自然欢喜,把宝玉交给袭人,此后她也能省些心,她不求宝玉多有才,只要宝玉不惹出事让贾政打个半死就好。

         王夫人待袭人算是好的了,二两银子的月钱,时不时赏个菜和衣物,也是给足了体面。王夫人的这些行为怡红院皆知,贾母自然也会风闻,不知贾母如何感想。袭人不是她欣赏的类型,可也是她派出的,如今如此,贾母会不会有些了然有些叹息。

          袭人深合王夫人平和之表象,树立形象,不得罪人,然心中有数。王夫人清理怡红院,自然不会连自己的心腹一起撵了。

           周瑞家的不可小看,她是接引刘姥姥入府的人,又是拿了薛家十二枝宫花给贾家姑娘们送。赞叹香菱眉目如可卿,又把得罪了尤氏的婆子给捆了,大事小情,常有她出现,自然也是王夫人的耳目。她是陪房,一生荣华自然是系在了太太身上,自然是出力的。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六 )赵姨娘

 

 从赵姨娘的兄弟去世,补给的赏银二十两银子来看,赵姨娘应是贾府的家生奴才。既然是家生奴才,那自然是打小在府中当差了,按理说府中的规矩应该尽知,可是呈现给众人的赵姨娘很像是外边进来的,对于贾府的层层规矩毫不放在心上,行事我行我素。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赵姨娘是太明白那些规矩,没一条对她有利,没一条对贾环有利,所以干脆不予理睬,另寻一条对自己有利的路出来。本来吗,嫡庶之间,那些规矩自然是捍卫嫡,作为妾作为姨娘的儿子,自然比别人低了一头,这样的情形之下,她若是认了命,那她的亏也吃定了,没有一个夫人会真心对待一个姨娘的。她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只能一切等待上层的恩赐,给了就欢喜,没有就认命,这样的姨娘是周姨娘。有了一个合规矩的周姨娘,她的另一面便是事事不随合的赵姨娘了。

     她家里的那些人是帮不上她的忙了,她是半个奴才,他们是一个奴才,他们还要沾她的光,如何能在上层社会里给她空间。她是顾家,她的家人也都得到了照应,可是她的日子并不好过。她的一切只能靠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她的儿子一直被她握在手心里,只是并不争气,她的教育也不得法,只是谩骂,那骂里有无奈有心酸有气愤。她的女儿不在她身边长大,一切的行为思想都是贾府高层教育出来的大家闺秀,深合那个社会层次,只是远了她这个母亲。她懂规矩,所以口口声声只认老爷太太,摆足了大家小姐的款。

      那些曾经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子们,有的做了姨娘和她一样,有的成了夏婆子,有的成了管事的,她们与她,没有利益之争,可以互通消息,也只是如此,她们的权利还不及她。不可能给她过多的帮忙与指点,是利用还是被利用。

       她所寻求的也不过是马道婆之流的,给些钱,写个借据,生些风波,让她所痛恨的琏二奶奶和宝玉大病一场,本以为称了心,没了他们,天下就是她和贾环的了。不过是一场空欢喜,人家病好了,依然是府里的凤凰,她依然是那个给公子小姐们打帘子的赵姨娘。

       放眼贾府,好似竟没个能和她说知心话的人。看着袭人平儿鸳鸯互诉心事,赵姨娘有没有那样的岁月里,牵了同伴的手,遥想一下未来,那时候,成为姨娘是她最大的梦吧。枫树下,枫叶似火,她以为她的人生,也会有红于二月花的一日,以为儿女大了,她这个母校,能母凭子贵,只是结局,她仍然是姨娘。

        在王夫人面前低眉顺眼的,只是内心不以为然。这个太太外表贤良,其实内心另有一套,要不然她的丫环也不会跳了井,那样的事,府中多少年没见过了。赵姨娘不过是大喊大闹,不会有如此的大手笔。她自然是比别人更了解那个沉默的王夫人,明白多少的风浪之中,真正厉害的是王夫人。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七 )周姨娘

 她是贾政这一大家人里的一个成员,半主半仆的地位。没有王夫人的地位与权利,也无赵姨娘有儿有女有依靠。所以妻妾之争里没有她的影子,惹事生非里惊动了管事的人中也从无她的出现。她是安静的沉默的,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没有地位没有儿女,她是全无所靠,唯一能做的是遵守所有的规则,沉默的生存着。不必被人轻视不必被人防范,实在是她没有可被人重视或者针对的资本了。

      她更像一个影子,偶然出现的几个场景里,让众人还晓得贾政这边还有个周姨娘。贾母游园时,赵姨娘托病,一大把年纪了,谁也不愿意跟着一大堆主子,还有自己的女儿面前打帘子搬椅子的。周姨娘安静的出现,做着她的工作,她打起帘子的时候,有没有一丝惆怅。她没有赵姨娘的儿女,自然不敢如赵姨娘一般能推托就推托了。

      她是外边买进来的,还是家生的,还是王夫人带来的,无从得知。赵姨娘的家人还被提起,有跟着贾环读书的,有管帐的,赵姨娘替他们找了些好差事。而周姨娘这边这些笔墨也省了,她是省事的,自然她的家人也是省事的,她若是影子,他们更不会被人提及。

       凤姐过生日时,她和赵姨娘也出了二两银子,尤氏私下退给她们的时候,二人都不敢收,连赵姨娘都怕凤姐,何况是她,还是尤氏做主,她们才千恩万谢的收了,一月的月银,于她自然不是小数了。

       赵姨娘与芳官等人论理争吵大闹怡红院的时候,惊动了当时管事的探春,探春劝说赵姨娘时曾拿周姨娘提起,若不见别人找周姨娘的事,也不见周姨娘寻别人的事非,劝赵姨娘向周姨娘看看,好好过日子,不要让人笑话。这是探春的关念。也是整个主子阶层的关念,他们给姨娘制定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安静的省事的听话的卑微的。想想那些买办吗,给姑娘们买的花粉还是次品,若是对姨娘们办事,更是苛责。姑娘们有钱可以另买,若是落在姨娘们身上,只能吃了亏,这也是赵姨娘容易不满的原因。

        周姨娘用她的听话沉默换取着容身之地,这是她的生存方式了,是她这个阶层里最让主子们满意的生存方事了。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八 )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

  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是贾政的夫人集团,总起来还算是平衡的。

     王夫人有背景有靠山有权利有帮手,所以自然是大权在握。这样的地位与身份,自然不必如赵姨娘一样事事靠自己出头,只要一个眼色一个皱眉,自然有人去替她分忧。所以凤姐才会那般打压赵姨娘母子,对于省事无子女的周姨娘,自然乐得不予理论了。所以表面上看,三位夫人相处的不错,没有明显的纷争。

      暗争自然是有了,当然周姨娘是退出了这个领域。周姨娘没有子女,自然也没了相争的资本,只有退出以求立足。而赵姨娘则不同,赵姨娘必竟有一双儿女,这让她有了资本也有了希望。这个希望就是有一日能在贾府扬眉吐气,不用看人眼色,不用给小姐们打帘子,不用为宝玉和贾环的待遇之差而恼而怒。也许还希望有一天能有王夫人的地位与权利。这一切都要靠她的儿女和她的暗争了。

      所以赵姨娘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宝玉和她自身的利益,矛头并没有直指王夫人。贾政只有玉环两二位公子了,所以赵姨娘认为没了宝玉,就一切都是贾环的了。若一切是贾环的,那她这个母亲也会母凭子贵,会成为贾府的老太君了。她和王夫人地位相差太远,而且王夫人并没有明显的打压她,所以她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针对王夫人。而且即使没了王夫人,宝玉依然是嫡出的公子,而且贾政也可以续弦,所以针对王夫人并不如针对宝玉有效果。这就是赵姨娘能对太太尊重(表面上的),而一定要铲除宝玉的原因。当然赵姨娘的屡屡出手,并没有成功,所以她和贾环还是原来的地位与困顿的地位。

       赵姨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并不以上层的轻蔑和打压为意,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别人的冷漠敌不过生存的压力。她每每生事,每每退败,但是不影响她下次卷土重来,也许每一次的努力,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是府中一定要有她赵姨娘的声音,她不能让人遗忘,她和别的姨娘不同,她是有儿有女的。

       王夫人是大家小姐,对于嫡庶之争,应该早就有所见有所知了。对于赵姨娘她是懒得理会,一切交给凤姐就是了,真要与其纷争,就失了身份。当然内心的深恨是存在的。总感觉王夫人对金钏对晴雯的深恶是缘于赵姨娘,若没有赵姨娘对她的影响,哪来的对那些美丽的女孩子的刻薄。

       王夫人的地位在那里,所以不必如续弦的尤氏那样与贾珍的姨娘们说说笑笑的,也不必如邢夫人般事事看贾赦的眼光。她是真正的握住了正房夫人的权利,稳稳的掌管着荣府的大权。

       赵姨娘暗算宝玉,王夫人冷漠贾环和探春。只是表面上都是平和,各行其事。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九 )元春

 

 元春的出场不多,确是贾政这一家子最重要的成员了,而且是整个贾氏家族的靠山。当然这种靠山更多的是一种名义上的靠山,是一种荣耀。

      元春的明出是省亲那一节,那是贾府繁荣的顶峰了,是贾府的大喜事,为了修建省亲别墅,自然是花费极大的。可是这种花费因托了皇家,所以也成了一种欢天喜地的事情了,贾府个个人等都是得意洋洋,很有些皇亲的派头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子,贾政的女儿。

       贾政的长女,书中所言是王夫人的女儿,那么身份自然是嫡出了,在这一层上强于探春了。元春在贾母身边长大,那么对她影响最大的是贾母而非王夫人了。就如贾母对探春的影响力远胜于赵姨娘。书中对她的评价是贤孝才德,应该说是大家闺秀的典范了,当然也是众多女子的偶像了,不是谁都能进宫,也不是谁进宫了都能成娘娘,而且还有省亲的荣耀。

       她是聪明懂事的,才会那般厚待宝玉,她明白这个兄弟对于失去了长子的母亲是怎样的意义,她对宝玉的关心是那样真切,这种关心不次于王夫人这个母亲。只是元春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思念上。她进了宫,便与家人相见时难了。从省亲中,欢天喜地的气氛里,我们看见的最多的是元春的泪水,她直言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地方,她更向往的是家人团聚,而不是一入宫门似海,见了父母也是一大堆的规矩,有礼仪没有亲情。这样的话语,在那样的场合里,代表的是一个民间女子对家对亲情的重视,可是虽然是大家小姐,可是她依然做不得自己的主,被自己的家族送进了宫,没有人在意她是否情愿,没有人帮助她在宫里风刀霜剑 的日子,那样的环境里,恐怕连落泪的资格都没有,这一点她不及黛玉。袭人回家都比她容易,而她回一次家,是怎样的一堆规矩呀。

        就是她的泪,让我们看见了元春的真实感受。她让姐妹兄弟们作诗,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情趣,她点了戏,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命运。眼前这个华服的女子,她的命运,纵在高处,依然不得作主。

        时辰到了,她不得不转身离去,她牵挂着家牵挂着父母牵挂着自己的小兄弟。可是任她如何的不舍,也不得不走,规矩在那里,她只得回身而去。那一句,当日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是不是有怨,是不是有悲,是不是有无奈。

        再此后元春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暗出。每每节日,她便有礼物赏赐,说明了她与这个家的关联,说明了她对家中生活的向往。

        这样一个关乎贾府命运的女子,自然也会对贾府的命运有影响,也会对双玉姻缘有影响。她在宫里,贾府便有一种安稳。她对宝钗和黛玉是一样的称赞,那么在宝玉婚姻的大事情上,她是依从母命还是体贴祖母心事,是选黛还是取钗,都是为难的吧。她那样看透世情的一个女子,她那样聪明心地的一个女子,要顾全贾府,要周全家人,如何的决定,都是两难吧。

       她是贾府锦上的那朵花吧,让贾府有了如烟花般灿烂的一刻,她终不是贾府雪中的炭呀,不能改变贾府的命运,只是让贾府的中落能稍微迟一点。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 )元春和父母的关系

 

 

唯一的一次明写就是省亲时她拉了母亲和祖母的手泪下,那是真情流露,唯泪而已。那样的场合那样的身份,很多话她是不能说的,而她的母亲与祖母深知皇家规矩自然也不能说不敢说,所以唯泪而已。她给了家族荣耀,却没人能给她亲情与自由。进宫后,她多少次盼望有这样的时刻,能拉了亲人的手,可以笑可心哭,那时她便不是元妃,而只是贾政的长女,贾府的大小姐。

她与贾政隔帘相见,行的是群臣之礼,能说的也只是场面的话,堂皇而正大,只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只能在沉默中相望。牵挂与惦念,唯有沉默。

贾政本也是聪明人,并不像一贯给人的方正迂腐,知元春牵挂宝玉,便让宝玉提了园中的词句,也算是家常的亲情吧。

元春判词中有向父母托梦,劝他们退步抽身早,她向父母托梦,一方面是骨肉亲情,一方面应该是当时贾母已逝,贾府能管事的是贾政夫妻。贾府中落已是必然,但若贾母在世,必不至于出大乱子,贾母虽不能改变贾府的命运,但贾母若在,能震住贾府各层主子,所以不至于出大事。若没了贾母,事情就难料了,必然是家散人心散,各自打算,各有所图,那时必生危机。而元春自然更是深知祖母在贾府的地位与份量,她自身难保的时候,必然最牵挂的是父母的安危了。儿命已入黄泉,元春先逝,贾府才会有抄家之难,元春若在,贾府还有安稳。

所以元春这个人物,是贾府兴衰的代言人,她的省亲,把贾府推上了鲜花着锦的顶峰,她的失意,也必然会给贾府带来致命的打击。而她最牵挂的自然是父母和宝玉了。她是孝顺女儿,当年可以为了父母而进宫,而后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命运相连在一起。

她对父母命运的影响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一 )元春和弟妹们的关系

作为贾政的长女,元春自然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当然她也的确做的很好,成为贾府的靠山。

     作为姐姐,她对宝玉这个同母的弟弟是非常的关爱的,未入宫前就亲自教宝玉读书,贾政是望子成龙逼子读书,元春是口传亲授,也是望弟成材之意。也是深深的明白,父亲对子女的要求。

     元春进宫后,也经常带话出来关照宝玉,不可太严不可太松,牵挂之情让人感动。所以才有贾政命宝玉给园中诸景起名题联的佳话,自然深知女儿对宝玉的关照,所以才让宝玉为之,也是体贴了元春的心意。

     元春省亲让妹妹和弟弟一起作诗,当时见了黛钗都是极赞,不知那时有没有关心起自家兄弟的婚姻大事,后来又极赞黛钗的才情不凡,强于自己的妹子们。与姐妹们写诗,这体现了元春的才情不凡,也是她对弟妹们活动的一种融入。命探春抄录,是对这个玫瑰花一样的妹子的一种关照吧,探春与她非同母,但探春的优秀与出众,在自家几个姑娘中,元春自然看的分明,给探春机会就是给日后的贾家机会吧。

      此后每逢节日元春都会与弟妹们猜灯迷或者赐礼,这是一个姐姐远在深宫对他们的一种爱护吧,也是元春的一种态度吧,她是贾府的女儿,不管能不能经常出入贾府,在贾府的节日里,她都愿意用这种方式参与这种节日。表示她还是贾府的女儿,与父母弟妹们没有分开。

      她唯一冷淡的是贾环,她入宫时宝玉极小,那么贾环就更小了,也许还未出世,对这个庶出的兄弟,她不知是不是受了王夫人和贾母的影响,对他也极淡漠。

      嫡庶的矛盾,进了宫元春会看的更明白,所以贾环与赵姨娘对母亲和宝玉的敌对,她自然能想的分明,所以对贾环自然不会有宝玉十分之一的关照了。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二 )元春的命运 

  元春的命运对贾府的影响至关重大,或者说元春和贾府的影响是互为关联的。因为贾府的铺垫才有元春的进宫,当然因为元春的封妃才给了贾府短暂的荣耀,不知是贾府成就了元春,还是元春成全了贾府。

     贾府安排元春入宫,自然是一个大的投资,其实当时能否成功也是个未知数,宫里的斗争也是相当残酷的,元春想要脱颖而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贾府总要争取一下。元春自然是出众的,贤孝才德,当然容貌也是极好的,这一点也是贾府和皇宫都会看中的。

     元春的命运她自己不能决定,在贾府的时候,由贾府的高层决定,她不想入宫而入宫。进了宫,她的命运就更不能作主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规矩下的产物,这种规矩成全了她的地位,也限制了她的自由,让她纵然居于妃位,仍然有无数的遗憾与悲哀。她的命运里承载了贾府的命运,她如何能不小心谨慎,如何能不忧思于心。虽然没有明写她在宫里的生活与处境,只是想想她回家时,那潸然泪下,那一次次叹息田园之家的骨肉团聚,一次次对宝玉的关照与叮咛,她在宫里的日子可想而知,那是她不得不去,却不想去的地方。只是她的命运从来不在她手中,只在别人的手中。

      无论是判词还是她回家时点的戏曲,都暗伏了她的悲剧命运,当然她的悲剧应该是贾府悲剧的开端。就如她做不得自己的主,贾家也一样做不得贾府的主。

那大梦归,那儿命已入黄泉,那水远山高,那让爹娘退步早抽身,无不是她处境艰难命运清凉的明写。

      贾府的明争暗斗,嫡庶之争,探春的那一句一家子亲骨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叹息,那一败涂地的泪水,都是暗点了元春在宫里的处境。那风刀霜剑不只是黛玉的感受,更是元春的亲历吧。

       元春的命运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她的判词中可知她是经历了波折,并不是正常的亡故。她有过榴花开处的时光,也有过不能自顾,不能自保的命运。是一场大的斗争之后,她成了牺牲品,而且不是在宫里,是在乱难之中,不得保全。用杨妃喻她,自然是结局伤悲。

      不管如何,她完成了贾府交给她的责任,给了贾府荣光,只是最后的结局,是她不能保全的,也只能无奈的放手了。

      以她的命运影射贾府的命运,以她的无奈写贾府在当时的处境的无奈。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三 )元春与探春

 

 

 

      元春是高高在上的皇妃,探春是贾政庶出的女儿,二人之间的地位还是相差很远的。当整个贾府都要依靠元妃的时候,探春所苦恼的是庶出的身份被上层所轻视。二人是亲姐妹,但是嫡庶之间总还是有些微妙的不同。

       姐妹都是在贾母身边长大,贾母把姑娘们带在身边,亲自管理,实在是姑娘们若是有了出息,其身份地位比男儿还强,对贾府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嫡出庶出都是一种可能,所以凤凰牡丹贾母都要亲自栽培一下。

       就是这一样的环境,培养的二人都是优秀出众的,元春进宫给了贾府皇亲的身份,元春的省亲给了贾府另一种荣光。那时的元春,给了众多姑娘们什么样的感觉,有叹息有羡慕有忧伤有体谅吧。而贾府另一枝玫瑰花,探春在望了这个亲姐姐的时候,总是最有感触吧。贾府这样的环境里,一家子亲骨肉尚且明争暗斗,皇宫里更是如此吧,更大的利益,更多的人群,更多的无奈,更多的纷争吧。所以她肯定能明白元春的处境并不只是荣耀,还有人看不见的悲凉吧。

        元春在看见探春的时候,是不是想起了自己,临水照花,探春是她的一个影子吧。她对探春是极好的了,省亲时,令探春抄诗,灯迷时也赞过她,探春过生日时,给探春赏过礼。贾府中的姐妹们,她对她算是好了,不在意她是姨娘的孩子。只当是妹子了,是贾府另一个元春。

       元春是皇妃,而探春有杏元和番之身份,她与她真的是一样的命运。都是这个家族的凤凰,一去难回。都是为了家族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拥有不能自主的命运。

        如果说当年二人相望时,元春看她是怜惜,是太明白这样的妹子是什么样的命运,而探春望她是仰望,是叹息,是理解,是无奈。

       什么样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必说,什么也不必叹息,她和她,都明白她们的命运从最初就已经决定,贾府的小姐华年里,是一生最阳光的时光了吧。大观园的风里有花香有梦想,只是没有自由。

       元春看了探春,是看见了自己的从前,探春看元春是看见了自己的未来。贾府把元春送进宫,还要把探春也搭进去,元春省亲的泪水,没有敲痛他们的神经,所以探春才要一番风雨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元春探春都是风筝吧,飞的很高,只是线不在她们手中。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四 )探春

探春的命运一开始就比元春多了些磨难,她是庶出,而且她的母亲不是一般的姨娘,不是周姨娘那般安静省事的,而是一个时时要提醒别人她存在的姨娘,是隔了一断时间就要找个事由宣告贾府众人,她有儿有女。其实对于赵姨娘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姨娘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尤其是正房有个管家的侄女,在凤姐的打压下,赵姨娘的日子自然是倍受轻视的。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要么低头顺眉,可是她不甘心,她认为她有了儿女,就比别的姨娘强,不应该再是半主半仆的地位,她不能接受她的儿子女儿是主子,她却是半个仆人的地位。她不能让人轻视她和她的儿子,儿子是她后半生的指望,若是儿子被人轻看了,她这一生还有什么指望。在这样的心态下,她自然不会如周姨娘一样沉默着,她要让别人记起还有赵姨娘这样的人物。而且她有折腾的本钱,就是她的儿女。可这恰 是探春的大忌,探春是在贾母身边长大,她所接受的是正统的嫡庶关念,她要奋斗的是主流社会的认可。而这个母亲,却会时时的提醒别人,她是姨娘的女儿。

所以探春敏感而自尊,她的敏感是她格外要说明的是她只认老爷和太太,她自尊的是她比别的主子更介意主仆之间的规矩与地位。她一直努力的证明她是贾家的三小姐,是主子,不是一个姨娘的女儿。

她的母亲和弟弟都是府中的笑柄,所以她不要再做这个笑柄,她要和她们划清界线,当然是表面的划清,实际上她是划不清的,她一直明冷暗热的关照她们母子。而后来她的成功与优秀,也令众人看她的面子而优待赵姨娘。

这样一个头脑清醒而内心又异常自尊的女孩子,在那样的风刀霜剑里生存自然是艰难的,她的痛苦在于她的一切努力要背离她的庶出身份。在这样的目标下,她远离了生母,划清与他们的距离,她靠近王夫人,她的嫡母,当然得到的态度是不冷不热的冷淡,她不能在意,不管她的人生起点是如何,她都要努力着向上,她要成为自己的阳光,不让自己的一生跌落在尘埃里。

不管命运以如何的姿态与她相遇,她都要她的人生是一出正剧,是经过努力,便有花开的一日。若是男儿出的去,必然有一番事业,纵然是女儿,她要开成大观园的玫瑰花。

她是贾政的孩子里最有思想的一个,她能开办诗社,提升大观园的文化水平。她与宝玉拉近距离,在这个哥哥眼里,三妹妹是可爱可敬的,所以愿意替这个妹妹多担待一下她的母亲赵姨娘。她去赖大家做客,别人在玩乐中,她在和人家的女孩子讨论持家之事,她的心事从来不只在她的闺阁里。

就是她有心,才有日后的管家,才有管家之时的承包。刚管了家,能在王夫人的夹缝中寻这么一个机会,偏生母亲跑来胡闹,为了二十两银子,让刚管家的女儿颜面扫地。她泪下她伤心,可是抹去了眼泪,坚定了她的决心,该做的一定要做,这样的机会于她太不容易,而贾家实在是需要这样一个女孩子,能给大观园带来清鲜的空气。

这样的探春赢得了凤姐的支持与欣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喜爱。此后再无人敢轻看她,虽然是庶出的小姐。

她为迎春讨要金凤,她怒打王善保家的,贾府的女孩子里,只有她敢作敢当,只有她清醒的明白府中的真实情形,她冷静的看待人情冷暖,却又一腔热情的希望能为贾府做点什么。就是如此的矛盾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深在意着贾府兴衰的贾府女孩子。

所以他年如果需要她远嫁给贾府一个喘息的机会,她自然会挑起这担子,哪怕是风雨三千,哪怕此后相见时难,哪怕是搭上她一生的幸福,她也会愿意承担。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五 )探春的风采

 探春的风采在于管家时的冷静果断一往无前,在于拒绝母亲的不合规矩的要求。在于处理迎春的金凤事件时的聪明智慧,借平儿之力全迎春之饰物。在于夜抄大观园时,打向王善保家的那一掌,那是小姐们绝无的行为。就是这一掌响亮干脆,让王善保家的跌尽颜面。为所有被抄的小姐丫环们讨回了些体面,不是所有的人都只会沉默。

              参与管家,算是王夫人给了探春一个机会,必竟优秀出众,人所共见,对于探春的一力靠拢,王夫人虽然只是淡淡的,可也要给个机会。这一次凤姐生病,王夫人不得不另委人手,而最合适的就是三姑娘了,也就是因了三姑娘的出面,才有机会让王夫人派出宝钗,总不能自己有儿媳妇有女儿的不用,单用一个亲戚宝钗吧,那样不合规矩。

                李纨不肯多事,一切只按旧例,宝钗要图贤名,不会生事,只有三姑娘想要真心的出些力做点事情。而她遇上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赵姨娘的事情。赵姨娘一心要比照袭人的四十两,不按规矩的二十两,哭闹上门,让众人看足了笑话,都在看三姑娘如何处置。你不是要做事情吗,第一关便是你的亲娘,看你怎么办,你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如何管理别人。这样一个陷井在那里,探春自然明白,为了自己的志向,不得不拒绝了母亲,当然赵姨娘不会理解,她更看中眼前的实际利益,如何会在乎所谓的长远。她拿着帐本去解释,独赵姨娘不理会,连李纨也脱口说出姑娘心里关照只是口里说不出来,这一下说了事情的本质,也说明了赵姨娘与探春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的实话探春是听不得的。探春忙解释主子奴才的身份,探春一力要争取的就是她的地位与权益,她不要别人把她和赵姨娘和贾环划在一起,那样就要远离高层。

                 探春的泪水与委屈,在那一刻痛说,赵姨娘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翻腾一下她的一双儿女,提醒人们探春是庶出,这真是在拆三姑娘的台呀,敏感而自尊的三姑娘如何受的了。

               打发了赵姨娘,探春开始执行自己的承包方案,这是于园中有利的事情,凤姐此刻正想与探春联手,自然同意。宝钗李纨顺水推舟,事情得以通过。自此之后无人敢轻视三姑娘,她真真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花,美丽而有刺,只可尊重不可轻视。

               软弱的迎春被奶母拿了首饰去当,探春听闻自然要帮之讨回,迎春为之说情,探春的理由是不能让姐姐受了委屈,她对平儿那番话很有份量,说是不知那些不合规矩的人是当真不知规矩,还是受了谁的指派连辖制姑娘们,先冶了迎春,随后欺负自己。这话一说,平儿马上说凤姐可担不起。在贾家姑娘是娇客,嫂子们都要担待三分,凤姐也是如此。

              在夜抄的时候,众主子们都安静的遵从着,独探春开门以待,先是声明只许查自己的东西,不许查丫环们的。凤姐忙说不必了,接下来王善保家的不知轻重前来碰探春的衣物,被探春一掌打回去,点明别打量谁都象你们姑娘好性,由着你们欺负。真真如此,王善保家的原想着探春不过是庶出,能如何,此刻才是跌了威风,方知三姑娘的玫瑰花,不是虚的。

            探春沉痛的点明大家之族,必是内部自杀自乱才会中落,痛心而泪下。她的见识不凡,而且敢做敢当。若非之后远嫁,贾府即使中落,有三姑娘在,也会将损失减小些。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六)探春和她的母亲

自贾府元春进宫后,余下的姑娘里,最出众的就是三姑娘了,元春当年自然也是极好的了,贤孝才德,模样自然也是极好了,当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了,若不是如此,自然也不会安排她进宫了。贾母连迎春见南安太妃都不给安排,何况是入宫了。

最出众的玫瑰花,偏生不自信的是庶出,因为庶出她不受王夫人待见,因为庶出她被那些仆人们轻视,因为庶出她不得不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与心血,才会得到上层的尊重。而且她的母亲还不是个省事的,每每刻意张扬一下自己的儿女。她以儿女为尊,可偏是探春的忌讳,探春不想让别人总把庶出的帽子扣在她头上,她要回避的却是赵姨娘要张扬的,这样的矛盾令探春内心极为不满又痛苦,可是又无可奈何。

探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让她对于嫡庶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她明白要立足贾府就必须远离赵姨娘,亲近嫡母王夫人。不能让王夫人把她和赵姨娘贾环放在一个圈子里,必须让她独立出来,才有出头之日。这样的认识,既深刻又痛苦。痛苦的是她要斩断和赵姨娘的关联,很长一断时间里她这样做着,她以为这样,她就是探春,赵姨娘和她那个家族就和她没有关系了。可是从内心还是从别人的心里,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女儿和母亲的地位及价值观念都在冲突,这自然会让探春和赵姨娘的相处很困难。她希望母亲不要影响她,可是母亲非常乐意影响她。这种影响,对于她接近高层会带来很大的副面作用。

一遇上赵姨娘的事情,探春比谁都急都容易冲动,也就是说也只有面对赵姨娘的时候,会让冷静的探春常常情绪失控。她给宝玉做鞋,赵姨娘听闻开始对人抱怨,说探春管宝玉不管贾环,这话真真说的糊涂,那宝玉和贾环名份上都是探春的兄弟呀,可是在赵姨娘心里,总认为探春应该关照的是贾环。赵姨娘一定要让人把她和探春贾环放在一起考量,这真是探春不乐意的。也是王夫人的防范重点。赵姨娘看不透王夫人的心思,也不明白女儿力争上游的艰难与不易。所以探春对宝玉说赵姨娘是糊涂见识。探春管家,赵姨娘以为自己女儿出了头,一定会关照自己。不想探春公事公办,让赵姨娘大为恼火,自然以为自己跌了面子,于是跑去大哭大闹令探春难堪。若是别人,探春拿出主子的身份,就一切好办了,只是遇了赵姨娘,那赵姨娘不吃这一套,弄的探春又伤心又丢面子,于是不得不委屈的哭了。

 探春自然是关心母亲的,只是不好表现出来。其实众人都看的明白,平儿在玫瑰露上的所行,就是为了维护探春的面子,宝玉乐意承担,也是考虑三妹妹的体面。只是赵姨娘未必明白,有些关照不一定要亲自出面,别人看了面子,也是一种关照呀。

贾母和王夫人出门的时候,托薛姨妈照应园中,薛姨妈考虑住处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说探春处常有赵姨娘和贾环往来。可知三姑娘和母亲的往来其实是很密切的,若探春真的冷面冷心,赵姨娘早不敢去了。

只是那个庶出的身份, 只是母亲是姨娘,女儿是主子,那样的规矩在那里,不得不令探春表面上与赵姨娘划清界线。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七 )探春远嫁

 

 

     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贾府的女子中贾母只命探春出见。惜春年纪小,迎春贾母是不喜欢的,迎春不入贾母的眼,究竟是因了模样还是性情,一般大家闺秀,总还是花容月貌的,可是贾母竟没给她机会。贾母喜欢的女子必然是美丽的爽利的活泼的,所以凤姐黛玉宝琴探春,这几个是她钟爱的。

     那一次会面总是伏笔吧,南安太妃是个重量级身份的人物 ,她的会见,总是会有故事吧。那个故事贾母总是知情吧,而探春也是聪明女子,自然也会明白。邢夫人为此不满,而探春也未必欢喜,贾府的女子命运总不在自己手中。元春进宫是父命吧,迎春五千两银子出阁也是父命,当然一个大家小姐没了进宫让贾府荣耀的可能 ,便是五千两银子的身份了。这样的命运,元春是悲,迎春是惨,至了探春,她有心气有胆识,玫瑰花一样的人物,自然是有梦想,却只能是风筝的命运,飞的高,线不在自己手中。

     元春进宫,贾府繁华还在,是一笔投资。迎春出阁,荣府还在支撑,场面还存。探春的时候,已经连这个也没了。贾府的中落已经显现,探春的远嫁,一番风雨三千,已深知此去难回,从今从两地各自保平安。而此刻所求不是荣华只是平安。

      遥远的地方,不能自主的命运,可是担了贾府的安危,她连叹息都不能,连委屈都不可。她忍泪而去,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此后风雨天涯。她比任何人都在意贾府,十凡年的努力,她从一个庶出被人轻视的女子,成为大观园里最热烈最明丽的玫瑰花。她能直起腰,能自尊而自重的生存,是多么的不容易。

      她命运的转折便是远嫁,这一走,不是她的情愿,想要回,只是她的梦想。远嫁里有怎样的局面,让她不得不走,和番的身份,此后的人生,是怎样的清凉。

她是贾府主子里少有的冷静清醒,她的走,更加速了贾府的中落,但是她不走,贾府连余地都没有。

      她的出嫁都是在贾府的棋盘上呀,她棋子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牵挂的是贾府是父亲还有赵姨娘和贾环吧,也许在那一刻,她才明白,她在意她的母亲和弟弟,虽然她们在贾府不得志。可也是她的亲人!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八)探春的遗憾

贾府的女子各有各的遗憾,探春的更复杂些。

坐在船上远行的三姑娘,自然深知自己的身份,也明知此去难回。所以才有奴去也,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元春入宫,总在家乡,迎春出阁时,并不知孙的人品恶劣,回家探亲还是容易的。而她,这一去就是家园难回了。她的心事重重,明知贾家命运无力挽回,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她总是能预见一二的。

她在贾府长大,自然希望府中太平无事,只是所见所闻,皆是预示贾府中落的迹象。这是她的第一大遗憾吧,知而无力。此后人生,她与自家人再难互相照应,连互通信息都不能。

另一重遗憾,便是她与赵姨娘吧,她为了自己的身份与发展,不得不遵从当时的规矩,喊她姨娘,轻视她的不合礼仪,暗怪她无事生非为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可是内心深处,怎会不在意她的境遇冷暖,怎会不明白一个半主半仆的姨娘在府中生存的艰难,怎会不理解作为母亲得不到儿女尊重的深切悲哀。她在府里一日,做足了三小姐的身份。而她只是一个需要为她打帘子的姨娘。她明白母亲的梦想就是能抬起头来,能听见她和贾环喊一声母亲。当年她不会那么做,那样折了她的身份。

而今远行的一刻,回望的眼神中,有泪水有叹息有遗憾,她多想喊一声娘,多想听赵姨娘喊一声女儿。

船越行越远,终于望不了见岸,再没有人能看清她的表情,也在这一刻,她从心里喊出了那一声娘。她借了风借了水,想让赵姨娘听见,却是不可能。

大观园秋爽斋,那里有她的诗社年华,有她的梦想与叹息,而今再也不能相望了,遗憾的是,不能带来那样的时光,她是风筝,只是独自飞!

她只能再深深的望一眼岸,转回头,把遗憾藏在心里,此后华年,孤身一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她自己了!那些遗憾,只能藏在心里!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十九)贾珠

 

     贾珠是贾政的长公子,应该是个非常优秀出众的孩子。深合父母之意,读学进学。所以多年后父母提及他,都是痛心与叹息。在贾政痛打宝玉的事件中,王夫人一提贾珠,贾政马上落了泪。能让贾政落泪,可知这个孩子当年的情景。必不是如今的宝玉与贾环的模样了。

     贾政的希望当年必然是寄托在贾珠身上了,而贾珠也非常争气,让父母非常的满意,他的婚事也是门当户对的官家小姐,而且还是书香门第。与书香门第结亲是荣府后来的一个方向,比如贾敏嫁了探花如海,贾珠娶了李纨,这自然可以提升贾府的门第。

     如果有他在,那么也许王夫人和贾政不会那么紧的逼迫宝玉读书。贾母不会那么娇惯宝玉,那么赵姨娘也不必那般忌恨宝玉了。那么怡红分子的生活会更轻松些。那么李纨就是家政的管理人了,而不是凤姐了。也就是说贾珠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他更像一个影子,他的存在是父母的怀想与叹息。他的存在是妻子的泪水与伤悲,是儿子的思念与感伤。只是他再也不必承载贾府的命运了,他再也不能照看自己的妻儿了。

     贾珠的故事里有着怎样的章节,是对父母的孝顺。是与妻子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他离去后,李纫的槁木死灰的处境。作者写了这样的一个人物,又在书中几次提及,是怎样的寓意。

     他的故事开始与结束,都如云烟一样,有影无踪,那样一个令贾政满意的儿子,如何却是早逝,最符合他心意的儿子,原来却是留不住!不能留珠,只好是宝玉了,贾宝玉自然是石头了!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二十)宝玉和贾环

 

     这两位虽是兄弟都是政老爷的公子,但是在贾府的地位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宝玉是嫡出,不知是因为嫡出还是因为人生的好,被贾母捧成了凤凰,让自己的两个丫环照看宝玉,一贤一美,平时还会经常打赏宝玉的丫环们,而且最娇惯的一点是让宝玉自己身边,在姑娘们中间长大。而对庶出的贾环,贾母是正眼也不看,更甭说派自己的丫环了。说起来贾母偏心是有些过了,她的丫环紫娟给了黛玉,翠缕给了湘云,独对亲孙子贾环,是一个也不安置。贾母身边自然是有人的,不给贾环,实在是没把这个孙子当回事,是连大面也不照看了。这样的差别,很让人不解,一样的母亲生的探春,贾母却是和别的孙女一样的待遇,在自己身边培养,不知为何对贾环就成了这般冷漠。

      在贾府里,众人都是看贾母眼风行事,虽说凤姐按王夫人授意打压赵姨娘母子,可是若非贾母轻慢贾环,凤姐也不敢那般张扬。贾母给宝玉贾环的待遇定了基调,众人自然捧着宝玉,轻视着贾环。

       不同的生长环境,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念。宝玉的富贵闲人阳光心境,应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环境。而贾环人物萎琐刻薄自私,也自然是被人轻蔑被人冷落的环境使然。

      宝玉对贾环是不大理论,他只欣赏女子的美,对于兄弟本不放心上,何况是个庶出的贾环,本也无意轻视,只是懒于理会。所以宝玉不会伤害贾环,但也不会关照于他。而贾环不同,他受赵姨娘的影响,认为宝玉的一切都该是他的,就是宝玉的存在,影响了他在贾府的地位,才会令他倍受冷落,只有除掉宝玉,才是他的贾府。这样的观念支配下,令贾环对宝玉暗恨明怨。暗中用灯烫宝玉的眼睛,在父亲面前告宝玉的状,他的行为每次都会令宝玉受伤。抱怨众人捧宝玉欺负他不是太太生的。

      二人都不是贾政理想的儿子,都不热衷于读书,只会做些诗,只令贾政烦恼。不知怎的贾赦会在中秋宴上夸赞人人瞧不上的贾环,想贾环之才如何会入贾赦之眼,不过是贾赦故意令贾母生气罢 了。不过这一曲目,似乎伏了将来兄弟之争必有外人参与,可能就是贾赦。

      贾政这两位公子,都不及探春和元春,对贾府的大局没什么影响,唯一的问题是贾府中落的时候,他们内争,互令局面更难堪。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二十一)李纨母子

 

作为贾政这一房的长媳长孙,本该是焦点人物,可是因了贾珠的过世,这母子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果贾珠在世,科举入仕得个一官半职,那么李纨的境遇当是如何的风光,作为独子的贾兰,自然会有宝玉众星捧月的地位与光芒。可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从贾珠过世那一刻,李纨就退出了荣府的管理舞台,王夫人把自己的内侄女凤姐推上了前台。众人对于贾兰的关注淡至了极点,元宵夜众人欢聚,都没有人在意他的不出现。还是贾政发觉,问了缘由,命人带了来,那一刻有些叹息与惊讶,贾母是最怜小辈的,一个不沾边的亲戚宝琴能捧在手心里,如何对重孙子却是不闻不问,那是一个可怜的没了父亲的孩子呀。而且贾兰是嫡出并非是姨娘的孩子,如何在贾母那也是贾环的待遇。王夫人就更干脆了,书中都没有一句关于王夫人对于自己的孙子一句关怀的话语。王夫人只是清理怡红院的时候,把贾兰那个她认为爱打扮的奶母给撵了。

李纨和贾兰得到了丰富的月银待遇和一年可收租子的土地,这母子二人算是有了经济保障,这也是应该的。人家李纨是大家小姐书香门第,配得起贾府,人家贾兰是贾政的长孙,自然也是府中的正经主子。也就是经济上的优厚待遇,让母子二人的地位强过了赵姨娘和贾环母子。

李纨是明白人,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自然明白大户人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明白能争取至如此的经济待遇已经是不错了,也是因了她的娘家和儿子,才有这不错的结局。其余的一切,就不必在惦记了,那些还不够长房和二房,嫡出与庶出那些人忙乱呢。

此后淡了繁华远了事非,只是安静的带着儿子过安静的日子,唯一的希望是儿子成材,给她这一生一个圆满的交待。所以李纨对府中的事务是不参与的,虽然不参与却是人情人事样样明白,所以凤姐不认的小红,她却认的。太太命她与探春宝钗管家时,她不多言,只是开口是太太必高兴,于太太的事有益,她非常明白王夫人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对于探春的热情宝钗的时,她都是旁观者,没有兴趣参与。

参与姐妹们的诗社是她唯一一次的付出热情与精力,并带了姑娘们去凤姐处要赞助,凤姐不是好相与的,马上给李纨算了笔经济帐,说明李纨是有钱的,只是小气不愿意自己出钱。李纨马上反攻,说凤姐算计天下人,连身边的平儿也打,反逼得凤姐给平儿赔礼。李纨之口才不在凤姐之下,之不过平时懒得多话罢了。

怡红夜宴上她抽的签是梅花,她说的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很像是日后贾府中落后她的态度。当年贾府盛时,她安然渡日,不问贾府的纷争,他年也不会过多的关心别人的事情。

贾兰是很早熟很懂事的孩子,敏感自尊,别人不叫他去参加宴会,他便不去。茗烟和金荣闹书房的时候,一场混战,他拉了自己的朋友说的是别人的事情不与咱们相干,也是不问事非的态度。

贾府的环境,给了贾兰这样人生处世态度,所以贾府中落后,他们母子应该是幸免于难,但也不会关心家中别人的处境。

 

珍爱红楼-- ---贾政这一家子(二十二)贾政
 

贾政一生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弄成读书人,原想自己科举入仕,得了恩赏也省了这个步骤,后来是深知世袭与自己这一房无关,所以自己这边要想保住目前的荣华,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的儿子们能科举入仕。他对儿子们的培养都是按这个方向培养的,长子贾珠是他最满意的,读书入学,非常合他的心意,娶亲也是书香的大家小姐,如果一切顺利,贾政自然安心了,只是贾珠早逝,这个目标实现不了。多年后责打宝玉的时候,提及贾珠的名字,他便泪下,在这一点上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父亲。

 对于宝玉和贾环,他也是如此的要求。只是这两位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不喜读他指定的书,都在他认定的歪才上做文章,他恼怒他无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教训也教训了,连母亲都恼了他。他也没培养出一个他满意的人材来,这是他最伤心最失望也是最忧虑的地方。他在官场多年,深知不易。也忧虑他的儿子们日后如何生存如何立足。其实看看宝玉如今的富贵闲人的生活,再看看贾芸的日子,就明白差别了。贾政是怕他的儿子有一天也会过那样的日子。可惜在贾宝玉和贾环的年纪,是不会明白这些,也不会懂贾政的一片苦心。所以父子之间一直是一种望之越深责之越重彼此无奈的关系,儿子们怕他,他也恨他们不争气。只是贾政年纪大了,慢慢的名利心淡了,才对他们多了些欣赏与理解。

贾政对母亲自然是敬畏的,这种敬畏成了惶恐,他是非常在意母亲对他的态度,所以每逢节日都特特的跑来凑个热闹,表达一下他的孝顺。他对王夫人也是一种相敬如宾的态度吧,他深知贾府是男不如女,内务有夫人们打点,他不擅长也无心,外边的事情吧,儿子们不如女儿,元春探春都给了贾府特殊的荣耀。这样的境遇,他明白又无奈。

对元春和探春,他自然是关心的,所以才会让宝玉给园中诸景写诗题名,这是为了安慰元春之心。对于探春的远嫁,他自然是无力阻止的,探春一去难回,他当然更是牵挂。

其实贾府的命运,他比谁都清醒,所以不敢如贾赦贾珍那般花天酒地,他始终存惶恐之心,他的生涯总有一种危机感,这体现在他对儿子们读书的逼迫上。他所求的是孩子们能混个一官半职,贾府平平安安的,他就满意了。

(责任编辑:于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月涵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0-09 13:10 最后登录:2021-04-06 07:04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