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网文精选 >

铁凝:文学照亮生活(6)

时间:2016-07-20 11:43来源:未知 作者:人人文学网 点击:
我再谈一谈灵感是笨的。灵感怎么是笨的呢?对于在座的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而言,灵感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也不只是文学创作需要灵感,比如说我们在办公室里写文字材料,也需要灵感。毫无疑问,文学创作更需要灵感。那么

    我再谈一谈灵感是笨的。灵感怎么是笨的呢?对于在座的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而言,灵感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也不只是文学创作需要灵感,比如说我们在办公室里写文字材料,也需要灵感。毫无疑问,文学创作更需要灵感。那么我们怎样去寻找创作中的灵感呢?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有这样的情形,似乎是一说灵感这两个字,灵感就以很机灵的样子,开始眷顾我们了,这当然是一种错觉。我们每一个拥有文学梦想和追求的人,都不会推辞灵感。当我们感觉写作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本能地期盼着灵感突然降临。事实是,作家对如何寻找创作中的灵感并不陌生,而且各有心得,大多数情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艰难的跋涉中突然得到灵感的眷顾,由此催生出文思泉涌的酣畅,我们很多作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其中的千般滋味,我们又只能会心一笑,冷暖自知。一次论坛,我们在讨论灵感,但是迟迟没有所谓灵感的光顾,就放下了。朋友邀请我到国家大剧院,听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这是瓦格纳艺术生涯走向成熟的一部代表作。剧情并不复杂:一艘永不靠岸的幽灵之船,一段注定漂泊的命运之旅,一场大自然的暴雨和主人公的精神风暴的杂糅,一对不无偏执的寻找真爱的绝望男女;这里有阴雨迷幻的色彩,有人声与管弦乐的完美融合,有洞察痛苦的深邃的哲学命题。据说瓦格纳创作这部歌剧的时候,灵感就来自于北欧鬼船,也就是幽灵之船的传说:有一个荷兰人被鬼神诅咒一辈子在船上漂泊,每七年才能靠一次岸。怎样才能拯救他这无穷无尽的海上流浪生活呢?唯有真爱。这个传说带有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瓦格纳却在歌剧里注入了更为深刻和悲怆的力量。可以说,瓦格纳借用这条鬼船,表达了他对世界和生死的丰满情感。剧中的荷兰人对七年海上漂泊的孤苦生活很厌烦,他就想快死,但是命运偏偏不让他死,这就是生不如死。他不能死亡,他不能靠岸,他没有家,这是最残酷的惩罚;他多次撞礁石而不死,遇见海盗要求把他杀了,海盗不但不杀他,反而被他吓跑。原来不死竟然也是恐怖的。瓦格纳创作这部歌剧的灵感首先来自北欧鬼船的传说,但是他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在旅行中遭遇过危险的海上风浪。但是他那时没有写出《漂泊的荷兰人》。以格瓦纳优雅而出众的文学才情,他可以在经历了那次海上遭遇之后立即动笔。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需要灵感。需要一根叫作灵感的火柴,点燃深藏在他内心的所有和创作有关的储备。所以说,是北欧鬼船的传说给予了他灵感,而《漂泊的荷兰人》这部歌剧又远远超出了传说的内涵。

    灵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格瓦纳的鬼船灵感始于他的海上风险之后,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灵感虽然如此的轻灵,但支撑它存在的,是作者长久的内心积累。就这个意义而言,灵感其实是笨的。在我看来,灵感又是讨喜的,它的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突然,感觉像是上苍给艺术家珍贵的馈赠,如同神灵之光,刹那间照亮混沌的海面。所有艺术家都体验过灵感降临时,那种内心的喜悦或者小得意。路边一棵折断的牛蒡草,让托尔斯泰写出了《哈泽·穆拉特》;一只婴儿粉嫩光滑的后脚跟,让契诃夫顿悟了,描写一个脑满肠肥的官员时,他就让这个人粉红色的下巴好似婴儿的后脚跟。婴儿粉嫩的脚后跟长在婴儿脚上是多么的可爱,若长在一个脑满肠肥的官员脸上也许就令人生厌了,所以这样的比喻让我至今难忘。某个深夜,我梦中被一个绝妙的句子惊醒,灵感来了,我赶紧爬起来,拿笔拿纸赶紧写下来;当我早晨醒来,阅读我在半夜写下的句子时才发现其实非常平庸。有时候,我也会误会灵感,同时也误会了我自己。当然,我也会有被灵感照耀的时候,也体会过灵感眷顾的快乐。写作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的时候,我怎么都找不到它的开头;开不了头,小说就写不下去。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长篇小说的开头对于整部小说的气质和节奏太重要了。有一天中午,我站在窗前看外边的风景,无意中看见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女孩,一路踢着一只旧鞋子走进院子。这个快乐地踢着一只被遗弃的旧鞋子的女孩,突然给予我灵感,因为这个情景恰恰符合我以往积累的生活,也符合正在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的气质。所以,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奠定整部作品的风格。我读到过报纸上的一则故事:一个韩国的年轻人,他的自行车坏了,就想扔掉再买辆新的。爷爷对他说,你应该学着修一修自行车。这个年轻人却说,如今谁还会自己修自行车啊。爷爷说,如果什么东西坏了都一扔了事,那么有一天你的脑子坏了,你也要把脑子扔了吗?你灵魂出了事,你也要把灵魂一扔?这个朴素的故事,引发我写了短篇小说《蝴蝶发笑》。我觉得那位韩国祖父和晚辈的对话,其实涉及到现代人如何唤醒处理自身种种难处的能力,还有我们对进步或者是退化的困窘和疑惑。今天在中国也是这样,一次性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嘛,一次性的器物给现代生活带来的方便不言自明: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的牙刷,一次性的纸杯,一次性的水笔。而文学的本质是要抵抗生活中诸多“一次性”的。所有的经典作品,都不是一次性的;之所以是经典,是它们历经了漫长时间和历史的淘涮才有资格留下来,成为我们生活中比金子还贵重的精神食粮。所以,灵感是一种唤醒,是作家心中沉睡的富矿被打开的那一把金灿灿的钥匙,如同那艘幽灵之船突然闯入瓦格纳的心灵之海,唤醒他,帮助他,真正进入酣畅淋漓的创作状态。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