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为林徽因外孙女赴美接受学位证书设宴饯行

时间:2024-05-22 09:28来源:未知 作者:人人文学网 点击:
为林徽因外孙女赴美 接受学位证书设宴饯行 梁思成、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中,梁再冰之女),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林徽因学位证书前,岳南(左)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一珂,在北京亚运村峨嵋酒家设宴送行 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也即北京时间今天(19日)

为林徽因外孙女赴美

接受学位证书设宴饯行

 

 


 

 

 

 

梁思成、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中,梁再冰之女),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林徽因学位证书前,岳南(左)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一珂,在北京亚运村峨嵋酒家设宴送行

 

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也即北京时间今天(19日)早上6时,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毕业典礼现场,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手中,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谈起追授林徽因学位的决定,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去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他曾表示:“林徽因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5月18日,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

迟到一百年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

给林徽因追授建筑学位一事起源于2022年的一次展览。

2022年年初,宾大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这场展览由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副教授林中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翔宁共同策划,一块长达15英尺的展板,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间在宾大求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23名中国留学生的黑白肖像照、入学时间、学位信息和毕业时间还原了他们在宾大留下的足迹,位于展板中央的林徽因是唯一的女性。

宾大在2022年举办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显示,1918年至1941年之间,共有23名中国学生入读宾大建筑学专业。而林徽因是这批学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这批学生中唯一一位完成学业但未被授予宾大建筑学位的学生。

弗里茨·斯坦纳注意到,林徽因也是这些学生中唯一没有获得建筑学位的人。弗里茨·斯坦纳对林徽因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问中国,曾经是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建筑在中国的展览’使得她的缺席更加明显,我立刻意识到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弗里茨·斯坦纳说。

弗里茨·斯坦纳了解到,林徽因没有获得建筑学位是因为当时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他请建筑档案馆馆长协助查阅了林徽因的学习档案。“档案显示,72个本科建筑学位课程学分,林徽因完成了61个”,其中有两门必修课她无法注册,一门是使用男性模特的人体素描课程,另一门涉及建筑工地的学习。“她完成了建筑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

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照片

据前宾大规划系教授黄振翔说,林徽因在建筑学专业展现了相当的实力。二十多门建筑课,林徽因拿了七个优等九个良好,而梁思成是七优十良,以学分算,林徽因有19个学分属优及39个属良。“换句话说,优或良占总学分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与梁思成不相伯仲。”

而在宾大时她还修习了其他科目,算起来林徽因总共读了33门本科课与一门研究生课,共拿了十个优与十个良。黄振翔说:“林徽因在宾大的成绩不但是好,是极棒。以今天的话,她是个学霸。”

2023年春天,弗里茨·斯坦纳办公室为建筑系、韦茨曼执行委员会以及学院全体教员准备了一份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的书面提案。弗里茨·斯坦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份提案总结了林徽因的学术记录,记载了她对建筑学的极大兴趣以及她在建筑学领域的重要遗产。

“所有出席的人都全力支持这个提案。”弗里茨·斯坦纳说,这一申请由学校教务长办公室审查后批准,再由负责颁发文凭的大学秘书办公室发布正式通知。

 

 

 


 

 

 

 

1927年2月12日,林徽因、陈植与梁思成学士毕业礼,被当地媒体报道。

 

 

 


 

 

 

 

1927年2月12日宾大学士毕业礼,文章对林徽因、陈植与梁思成三人进行了特别说明

 

今天,这份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终于授予了林徽因。建筑系系主任胡如珊说,“97年前,林徽因也曾站在这里,她带着在宾大求学的热情回到饱受战争摧残的家乡,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

一代才女的选择——发展中国建筑事业

1924 年,在梁启超筹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许多年后,当梁思成谈到自己为何进入建筑专业,并成为中国建筑史一代宗师时,毫不讳言得益于林徽因的启示。梁说:“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爱屋及乌,梁思成先是被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尔后才走上建筑这门学术道路。当然,这一抉择与乃父梁启超的思想观念与平时 的教导密不可分。颇具学术眼光的梁启超,出于对世界学术前景的了解和关注,
很想让儿子到国外学习这些在俗世看来极其偏僻的专业,并对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前途充满期待。 

二人赴美入学刚一个月,梁思成的母亲李夫人病逝,梁启超再三阻止梁思成回国 奔丧。第二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因参与郭松龄倒戈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梁启超亲自写信给梁思成,通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并给予林徽因极大的精神安慰。1927 年,林徽因于宾大美术学院毕业,旋进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学习舞台美术设计,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第一位留学生。同年2月,梁思成获宾大建筑系学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攻读并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根据梁启超的安排,1928 年3月21日,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顺家中举行了婚礼。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渥太华举办了婚礼

1928年8月,梁启超在国内为梁思成夫妇联系好了工作——去沈阳东北大学创办建筑学系。梁思成担任教授兼系主任,月薪800元 ;林徽因担任教授,月薪400元。这是中国大学最早设立的一个建筑学系。此前,梁启超曾在清华为梁林夫妇联系了教学工作,但后来又改变主意,力主这对小夫妻去沈阳,理由是:“(东北)那边建筑事业将来有大发展的机会,比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但现在总比不上在北京舒服……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对于梁启超的良苦用心,梁思成夫妇深以为然,表示完全听从父亲的指教。

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看不惯日本人的横行和校内诸位鼠辈拳脚相向与明枪暗箭的厮杀,加上林徽因身体不适,已不能回东大工作,于是决定离开他亲手创建的建筑系,回到北平应聘到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继之被聘为营造学社校理之职。

梁思成和林徽因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标志着他们古建筑研究学术生涯的开始。这个学社由于梁、林以及刘敦桢等精英的加入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渐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学术组织。梁思成和林徽因自此更加专注于中国建筑学史研究。成为中国古建筑史学的开拓者、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城保护的先驱。

比如在1936 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人员的名义赴山西考察古建筑,在五台山豆村附近的山中发现了著名的晚唐建筑佛光寺。

经过几天的考察研究,佛光寺的建造年代随着相关的物证推演而出。这座古老庙宇的大殿建成于晚唐的
公元 857年。这个时代,不但比此前梁思成等人发现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独乐寺早127年,而且是当时中国大地上已搜寻到的年代最为久远、唯一的一座唐代木构建筑(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梁思成、林徽因于1931年在考察中发现,始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即公元984年,当时是已发现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这座建筑保存了不少唐代建筑的风格。1933年9月,梁氏夫妇在山西大同沿线的考察中,发现了闻名于世的应县辽代木塔,相当于公元1056年)。

惊喜交加的梁思成曾感慨道:“我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 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个实证了。”

 

 



 

 

佛光寺

 

 

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正立面、剖面图

从林徽因与冰心的纠葛看她的情感世界

因为林徽因在建筑学、文学、艺术各领域均有建树,堪称民国才女的翘楚。她与同时代的其他才子才女如徐志摩、冰心、凌叔华等人都有过不少交集和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她性格气质、处世态度以及情感波澜。

林徽因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算是同乡。二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住一个宿舍的同学,算是真正的同窗。由于梁思成遭遇车祸腿部受伤,比吴文藻晚了一年出国留学。1925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双双来到康奈尔大学访友。于是两对恋人在绮色佳美丽的山川秀水间相会,林徽因与冰心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生活照。有人认为,这是林徽因与冰心“作为友情的纪录”。想不到返国后,二人公开结怨并成为仇敌。

 

 

 

 

冰心(左)和林徽因在倚色佳风景区野炊

 

当时住在京城北总布胡同一个四合院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周围聚集了一批中国知识界文化精英,如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自美国来华的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也加入了进来。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品茗,坐论天下事。每逢相聚,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林徽因思维敏锐,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人的亲和力和调动客人情绪的本领。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对于这个具有国际俱乐部特色的“客厅”,曾引起过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青年心驰神往。但也有人颇不以为然者,其中之一便是冰心。

1933年10月,已在文坛成名的冰心写了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小说一发表,就引起平津乃至全国文化界的高度关注。文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客厅”中的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这“三虚”人物的出现,对社会、对爱情、对己、对人都是一股颓废情调和萎缩的浊流。冰心以温婉加调侃的笔调,对此做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金岳霖后来曾说过:这篇小说“也有别的意思,这个别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当时尚是一名中学生,后来成为萧乾夫人的翻译家文洁若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说:“我上初中后,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给我看,说书里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公和诗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为原型写的。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后,家里更是经常谈起他,也提到他和陆小曼之间的风流韵事。”

对于冰心冷不丁射来的子弹,林徽因的反击方法比较特别,据与林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回忆说:“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种种现象和问题。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从此,二人结怨并成为仇敌。

抗战期间,流亡西南的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住居了近三年,且早期的住处相隔很近(冰心先后住螺蜂街与维新街,林住巡津街),步行只需十几分钟,但从双方留下的文字和他人的耳闻口传中,从未发现二人有交往的经历。倒是围绕冰心的这篇小说与徐志摩之死又滋生了一些是非恩怨,且波及后辈,这可能是冰心与林徽因当时都始料不及的。

徐志摩遇难后,冰心给梁实秋的信中关于徐的部分是这样说的:“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蹋,看了使我心痛。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着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

冰心所暗示的“女人”是谁呢?想来冰心与梁实秋心里都心照不宣,不过世人也不糊涂。在徐志摩“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的鼎盛时期,与他走得最近的有三个女人,即陆小曼、林徽因、凌叔华。而最终的结局是,陆小曼嫁给了徐志摩,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凌叔华嫁给了北大教授陈西滢。

 


 

 

陈西滢与凌叔华夫妇在北平

 

关于徐志摩与凌叔华的关系,当年在圈内和坊间并未传出有与情爱相关的桃色新闻,凌叔华后来也曾公开表白道:“说真话,我对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况且当年我自视甚高,志摩等既已抬举我的文艺成就甚高,在此种种原因,我只知我既应允了志摩为他保守他的遗稿等物,只能交与他的家属小曼,别人是无权过问的。”尽管凌叔华没有给徐志摩多少“好处”,似乎也未从可考的资料中发现给徐多少“坏处”,因而凌叔华应排除在冰心所说的“女人”之外。那么冰心所指就只能是林徽因与陆小曼。

凌叔华在致友人陈存周的一封信中说:“可惜小曼也被友人忽视了,她有的错处,是一般青年女人常犯的,但是大家对她,多不原谅。”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则说:“徐志摩遇难后,舆论对林徽因有过不小的压力。”如果冰心不是专指林徽因,至少是把林与陆同等相视,而指林徽因的可能性当更大。后来,当梁从诫对一位叫陈学勇的学者谈到冰心时,“怨气溢于言表”。陈说:“柯灵极为赞赏林徽因,他主编一套‘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丛书,计划收入林徽因一卷。但多时不得如愿,原因就在出版社聘了冰心为丛书的名誉主编,梁从诫为此不肯授予版权。”

林徽因与冰心公开结仇,表面上缘于一篇小说,不过就二人的性格而言,即便是没有这篇小说作为导火索,结怨也似乎是注定的,除非她俩毫无交往、毫不相识。林徽因与冰心均为一代杰出女性,但性格、气质乃至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等则很不相同,二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文化学术圈内,各自心比天高,看对方不顺眼且最终由朋友成为仇敌则成为一种必然。

暗色的岁月里,热情依然开出花朵!

其实就在发现五台山佛光寺之后,梁思成、林徽因连同两位助手走出山门,骑上毛驴离开五台山佛光寺来到附近豆村一家鸡毛小店住下时,当天夜里,远在北平的卢沟桥响起了枪声,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梁家开始了流亡西南的人生之旅。

抗战爆发后,烽火连天在北京街头上演,与此同时,梁思成收到了来自日本“东亚共荣协会”的邀请,其目的不言自明。林徽因与梁思成当即拒绝,并忍痛割舍父辈友人赠送的物品,只带着几只皮箱、两个铺盖卷,拖家带口地顺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动向,南下烟台,又辗转郑州,一路向西南转移。

一路上,数千张战前两人在营造学社调查古建筑的原始资料,“他们却紧紧地抱在胸前,一张也没有遗失”。经停昆明后,他们最后在宜宾的小村庄李庄安顿下来。此时,已是1940年,日军已一路南下,直达香港。

在李庄,灾难和痛苦形影相随,梁林夫妇“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 漓的鲜血”,拼上性命,继续坚持着自己为之追求的学术事业

 


 

病榻上的林徽因

 

在李庄上坝月亮 田几间四面透风的农舍里,梁思成与刘敦桢、莫宗江、刘致平、陈明达等几位共患 难的同事,在几张简易木桌上,摊开他们随身携带的资料,着手系统地总结整理营造学社战前的调查成果。 

为实现多年的夙愿,梁、林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以便向西方世界科学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和成就,同时草拟《中国建筑史》写作提纲,欲完成一部积聚在心中多年的皇皇大著。

凄风苦雨中,夫妇二人一面讨论,一面用一台古老的、噼啪震响的打字机打出草稿,又和他们亲密的助手莫宗江一道,用心绘制了大量英汉对照注释的精美插图。此时,梁思成的颈椎灰质化病再度发作(南按:留学前在长安街骑摩托车被撞的后遗症),常常被折磨得抬不起头来,他只好在画板上放一个小花瓶撑住下巴,以便继续工作。

林徽因只要身体稍感舒适,就半躺半坐地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 籍,为书稿做种种补充、修改、润色工作。床边那一张又一张粗糙发黄的土纸上, 留下了病中林徽因用心血凝成的斑斑字迹。

林徽因经历了抗战八年的颠沛流离,经历了国恨家难、贫病愁苦的惨痛煎熬,却能做到穷且益坚。梁思成这样描述妻子:“近年来,她虽罹重病,却仍葆其天赋的机敏与坚毅;在战争时期的艰难日子里,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

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写成了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撰写及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现代建筑学的研究成果正式走向世界。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的梁氏夫妇暂住在宣武门内国会街西南联大复员教职员工 接待处。此次重返北平,难免有一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遥想九年前的北平,差不多就在同样的时刻,随着国民党军溃退的何基沣将军,面对沦陷的北
平和紧随不舍的青年学生们喊出了“北平—我们还要回来的!”的豪迈誓言。想不到真的回来时,倏忽已是九个年头的时光。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古城旧地,梁林夫妇与 老金等清华教授们于激动中蕴含着辛酸的泪水,可谓悲欣交集,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表达。正如梁从诫所说:“母亲爱北平。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她早年的诗歌、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无一不同北平血肉相关。九年的颠沛生活,吞噬了
她的青春和健康。如今,她回来了,像个残废人似的贪婪地要重访每一处故地,渴望 再一次串起记忆里那断了线的珍珠。”

后来他们住入清华园,建立清华建筑学院;北平解放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与解放军商讨,尽力为保护北平城内的古建筑做出努力。

新中国成立了,林徽因以病弱之躯,参与了国徽设计,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具体承担了了纪念碑碑座纹饰和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

 

1955年,一身诗意的林徽因在春意盎然的四月随风飘逝,她美丽的心灵与旷世才情循着 瀑布的飞腾洒向大地人间。她为中国文学与建筑史学留下的不朽佳作名篇,将作为
一个时代的典范永垂后世。

 

林徽因去世后入葬八宝山革命烈 士公墓,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 决定,把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一方富于
民族风格的花圈与飘带的汉白玉刻样 移作她的墓碑,碑上镌刻着“建筑师 林徽因之墓”字样。按照梁林夫妇此 前约定的“后死者为对方设计墓体” 的承诺,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
体。—一位美丽的诗人与建筑学家 带着她的梦想与信念就此长眠。

 

【部分内容来源:《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本文有删改】

相关连接:点击下方图片小程序购买

 

  读好书 知天下事

 

 

更多文史知识 请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