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今日头条 >

张未民教授评张况的“古典”

时间:2021-12-31 21:27来源:原创 作者:张未民 点击:
张况的古典 张未民 著名诗人张况主要写两类诗。一为爱情诗,一为古典诗,而以后者最有特点,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成为诗人创作风格的重要标牌,有评论家称之为新古典主义诗歌,想来也是很有理由的。 张况的古典,当然不是写古体格律诗的那种,他写的是完完全全
张况的“古典”
  
张未民
 
        著名诗人张况主要写两类诗。一为爱情诗,一为古典诗,而以后者最有特点,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成为诗人创作风格的重要标牌,有评论家称之为“新古典主义诗歌”,想来也是很有理由的。
        张况的“古典”,当然不是写古体格律诗的那种,他写的是完完全全的现代白话,自由体诗。而他的“古典”也不“主义”,不过是以中国“古典”为诗写对象,是题材意义上的,当然也就不免涉及诗人面对“古典”的态度和意义追求,有“古意”,却又化成现代的理解,进入而又返回,究其实质,立场还是“现代”的,而不是主张回到古典去,不是以张扬古典精神为职志,当然更不是美学思潮和创作方法上的“古典主义”了。古人、古事、古意、古风在他的诗中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能称“古典”?诗写“古典”由于题材对象可能给他的风格带来一些特征,但也这完全是在“现代诗”内部与其它风格的诗风相比照而言的,没有“主义”那样严重。如若说到“主义”,张况的“古典”倒是“很现代”的,甚至他的这个“很”是超出了“现代”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代主义的要义之一就是摈弃、反对古典,它认定“古典”已作古。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对立构成了现代诗安身立命的原初动机。而张况对“古典”的亲近和倾注心力的诗写,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古典情怀”,充满了对古典的理解和对话精神,他当然不是站在古典立场上的,而是站在现代性一边;但他又不是完全的批判和对立的,而是融通的、智慧的处理“古典”,当扬则扬当抑则抑,当羡则羡当厌则厌,展开了宽阔的视野和博雅的情怀。因此若对这种时新的现代理性给一个定位的话,我们似乎可以说,张况的“古典”,应该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状况下的诗歌写作。在这片视野下,“古典”还活着,它尤其可以在类似张况的诗歌中得以复活。
          由这样的背景和定位,张况的诗写“古典”,便可见到两种类型的诗,也由此体现出他个人的两个特点。一类是诗写“古典”历史,我们读到了像《鸿门宴》、《楚汉战争始末》,以及长诗《诗意三国》等,诗写的主旨在于用诗化的方式重新叙述历史、激活历史,呈现出一个诗意下的历史情态,可以看出作者是有着很大的企图心的。而我惊讶的是在作者的诗笔下,历史也仿佛不再沉重,金戈铁马也已无限轻盈,所有的铿锵所有的庄严都轻灵了很多,被流畅的诗意幻化为一幅灵动有致的长卷。“在楚河汉界上升起看不见的狼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酒杯围成的战场上/被演绎得/出神入化”,就这样,诗写下的轻化历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再有一类是诗接“古典”生活,我们读到了为数众多的以古典人物或古典事物为对象的诗化剪影,像《周敦颐或北宋的一朵莲花》、《人间悲悯萦绕着张养浩》、《李商隐是一首无题诗》、《唐朝的月亮》、《清明上河图写意》,光看这些标题,有人物,有物象,有情节,有去处,有写意,这里没有多少意识形态,更多的是对生活意趣和生活细节的迷恋,是生活方式的被复活,被接通。面对古典与现代的意识形态阻隔,只有“生活”能使古今同心,只有“生活”之树常青。“唐朝的月亮/注定是诗人们眼中最瘦最瘦的/一枚忧伤”,我们不能说这写的是“精神”,却的确可说是一种生活及其忧伤。生活化的写意古典,是这一类诗作的品质。
       在当代文坛生活中,张况的“古典”诗写中也许是曾有一个余秋雨的影子的。但余秋雨的90年代的“人文精神”时代已经过去,张况的“古典”不再貌似庄严,不再充满凌空凝眉式的思索,他在后现代状态下接通并亲近古典生活,让“古典”成为当代生活性的一种优雅的诗化元素,在诗中使古今的生活一体化而让我们与“古典”同在共存。这种与古典和祖先共存的理想需要他穿越时空,而穿越的理想就是超越“穿越”,就是基于对现代性阻隔的不满。
 
(张未民,著名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文艺争鸣》主编。)
(责任编辑:刘雅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