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散文原创 >

《种种有情——惠州西湖》

时间:2016-11-10 17:42来源: 作者:加菲米 点击:
游惠州西湖
    一、山水之城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湖泊要属——惠州西湖。

        它清澈的五湖,敞开心胸,守着山山之间的土地。它美丽,款款深情,山山青翠、凝重。让来者面对山水,有赏诗填词的切身之感;在小亭一端,谛听这里的历史。

        无论人声暄沸,节假之日,人潮涌涌,无论朦雨阴云,落寞的曲廊桥上,游人稀落,它仍然美丽,一展包容胸襟。

        只要来者与它一见,——苎萝村之西子,便驻足心底。

        情愫系着它:山水有情,山水有意的西湖。
 
        相传的五湖之水,是七仙女中的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去,情无所托,伤感万分,泪洒如雨,如雨的泪水顷刻注入五湖。

        今日五湖可谓“五湖秀水五面镜,面面妆镜藏青山。”
 
        南宋诗人杨万里,游惠州西湖赋诗《游丰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走进西湖 必想起诗人苏轼,他在放逐惠州的岁月,拥有这里纯朴的人,清丽的山水,簇拥翠竹,更有一树的紫荆花借风吟诗。

        诗人感慨,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人对惠州流露浓郁的情意。

 
     二、湖与湖挽起手来

 
          “五湖携手!何意?”我问身边的朋友。

        “是五湖之间有桥接壤,站在楼阁,眺望五湖,它们似相互挽手环青山。”朋友金环回话。我听罢,抬眼望去,湖中小岛,翠色如画中般凝定,林深花绽,它又点缀着平静的湖面。忽闻几只白鹭,飞出林中,腾空展翅,小岛瞬间复活了,红亭又传来,明快的音律。

        我快步登上一座二层楼阁,目光沿着微波轻漾的湖面挪移,正前方,一座青山(称孤山)四面环湖,幽静的独立在湖中,心中不禁想起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青山的林木中一座塔,有直插云霄之势。

        此塔始建于唐中宗年间,称泗州塔,伫立于林木葱茏,塔身总体为褚红色与绿叶相衬;倘若站在那座山上俯视西湖,范仲俺的“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脱口颂诵。是在敬重他的高尚风范。   

        沿湖边一条石路走,一侧阳光一侧荫翼,风掠湖面,湖光闪闪耀人眼,立于青山的泗州塔,倒影在湖面上轻摆。我一时也不清楚,应该先为水还是先为山描写呢。

        此情此景,也让苏轼陶醉过,他吟颂:“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于是,泗洲塔在苏轼的吟颂下更广为人知,构成了西湖“玉塔微澜”一妙景点。

        惠州西湖,湖与湖有桥联接——可谓携手;景与景之间更有物相系——可谓美好;诗与人,诗与景,正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情结!

        灰白石桥:美丽、清秀。或由弧线多孔呈现,或由直线少孔呈现,经过岁月打磨,足已深嵌五湖的怀中。

 
      三、赏花,于紫荆花花开时

 
        秋风盈耳,丝巾扶面,紫荆树的花瓣,峥嵘与秋光中。在一转弯处,立有一座雕像,无数红瓣落于其上,端庄男子大文豪苏轼右侧一位女子,貌美如仙。女子正是王朝云,她是苏轼的侍妾,红颜知己。

        王朝云,敏而好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苏东坡内心投契。雕像也体现王朝云,独特的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她与苏轼相识在杭州西湖。

        王朝云,黛眉轻描,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却楚楚可人,别有韵致,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袭人,此时湖山与佳人,相映成趣,让苏轼灵感顿生,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明写是西湖风光,实际上寄寓了苏轼初遇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轼被贬惠州,苏轼的许多姬妾,离他而去,王朝云依然伴随她仰慕的苏轼南下惠州,王朝云与苏轼相处二十二年,对苏轼敬重,二人互敬互爱。
 
        王朝云与苏轼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知对方用意,最典型的莫过于苏轼所写的《 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惠州,王朝云常常唱这首《 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
 
        王朝云在惠州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生长在山水胜地杭州的王朝云为花肌雪肠之人,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
 
        在王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苏轼不胜哀伤写了许多诗文《 西江月·梅花》一词,更是着力写出王朝云的精神风貌和情操:“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叹息,感慨。再望雕像,王朝云的发髻,一片红瓣着力指向路旁绽开的三角梅,待竹林传情。

 
        四、竹林,它在路旁绿着

 
        竹叶碧绿,一定想着苏轼曾拥有的几竿翠竹。他铺展纸张,蘸墨抒写,竹是诗句。品德在,高尚在,大文豪的诗词,美丽而苍凉。

        竹影中一处小屋,靠窗的地方摆放苏过的小桌,仅能容一盏小灯 “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是安慰含冤受屈的父亲之情,父亲甘于淡泊、不求富贵的旷达思想,与他距离很近,心距很近。面对不公平,太多的不美好,苏轼,苏过父子俩没有掷笔,他们的世界中拆除阻碍的围墙,小屋盛满一种心境“结茅愿为麋鹿友”。
 
        惠州三年的谪居生活,生活十分艰苦,这几年苏过主要过的是侍养父亲的耕读生活。

        对于他,最远的是一幅蓝天,可作纸,似白云行走为墨宝,抒写理想、志向。
 
        苏轼有诗云:“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并写诗赞之,说苏过有奇志,其《凌云赋》笔势如《离骚》。
 
       竹为友,竹为伴,惠州经历的日子结的是一钵晶莹的露珠,它从翠绿的叶尖滴落下来,翻看一卷书,风到之处,清香四溢。

 
        五、种种有情

 
        惠州西湖本名‘枕丰湖’,山青水绿,烟波岚影,酷似杭州西湖。自苏轼来惠州,常与王朝云漫步湖堤、泛舟波上,一同回忆在杭州时的美好时光,因此也就用杭州西湖的各处风景地名为这里的山水取名。
 
        当苏轼看到西湖上只有一做破旧不堪的木桥,当地人往返或乘船或涉水,艰辛可言,于绍圣三年(1091年)倡议并带头慷慨倾囊捐赠,组织群众把石堤建成且在石堤中间建成一座桥,叫“西新桥”。后来,惠州人民念苏东坡的恩惠,便将石堤命名“苏堤”。
 
        清代惠州知府赋诗《西湖纪胜》“忙忙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间圆。”故称此为“苏堤玩月”。900多年的沧桑历史,岁月变迁,苏堤也经过了多次维修,惠州人民对苏轼文豪的感激之情,写进长约300米的苏堤。
 
        走过苏堤,沿林荫小径前行。绿木苍郁,青松翠柏;面向西湖,湖光潋滟,波浪拍打石岸,心情怡然。

        葱茏小径的尽处是一扇石门,门楣上刻着“东坡故居”,字迹炯劲。

        跨过门槛,进入院子,精巧院落,石砌小屋 透远古沧桑的味道,正对着大门的那间小厅子,有一股书墨气息扑鼻,这便是苏家世代的书卷之气。

      入厅室,墙上挂着众多的墨宝和字画,其中一幅以其柔而有力的线条勾勒着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轮廓:双目深邃,悟人生哲理;长须微飘,不染尘世之渣滓;一脸浩然正气却不失儒雅之风,豪迈之气感染仰慕者。

      玻璃橱窗里陈列着饱经沧桑的文房四宝,还有些粗糙且暗黄的纸上留有苏轼的墨迹,刚正不阿,达观知命,有如在与来人对话、述说历史。

        苏轼故居,他曾生活三年,在惠州西子湖畔,品风赏月,也在垂柳如烟、翠竹挺拔中墨笔添香。

        乾隆年间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加菲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6-11-10 11:11 最后登录:2017-08-16 09: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