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学 > 影视评论 >

《东坡传》第三集 大江东去

时间:2017-07-27 11:06来源:简书 作者:为为道来 点击:
第三集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的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州,在公元1082年之后,发生了奇特的转型。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第三集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的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州,在公元1082年之后,发生了奇特的转型。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宋代不是隐逸的时代,知识分子在宋代突然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赵冬梅:宋代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北宋的士大夫那些最优秀的分子,他们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在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

李山:苏东坡传熙宁元丰时期,苏轼的政论写的应该是个高峰期,而且他自有一套他自己对王安石变法,对科举改造的一些独特认识,他想用他的道让皇帝接受。从而改造这个世界。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他开始了词的写作。苏东坡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词本来的意思,不是一个文章的体式。是唱歌的歌词,你要把你的文字填到这个乐谱之中去,所以叫填词,他都是给歌女去唱的歌词。当时词坛的霸主是柳永,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在当时被万人传唱。


杜若鸿:这个柳永在宋代的情况,就像一个流行曲的歌王。特别是北宋这一块基本上词可以说是柳永词的天下。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和再载道的文学形式。是苏东坡把这个词不当作歌词使唤了。他用歌词来写自己内心的理想质疑。这是他用做事的方法来作词。苏东坡的词,它抛弃了代言体出现了这个“我”字。他已经把他个人站出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苏东坡的词是比柳永更近了一层。

在日本东京有一座汤岛圣堂,她被称为日本的孔庙。每年到了中高考的时候,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会到此求签许愿。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这里都会开办一次苏东坡文学讲堂。这个宋代文豪在日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学习汉语的人有初级中级上级。苏东坡在中级以上的人群中是十分受欢迎的。“人间如梦......”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这样的意境超越时空和疆界。

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黄州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赤壁前写下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 赤壁怀古》直抒胸臆,是关于雄心斗志的倾诉,关于成败皆空的感叹。这首词有意象有河流,惊涛拍岸、事物更迭,但实际上讲的是人世的变迁。当年的战争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也都淡然无存。只有这江、这月、这木、这石,千年不易。 “他努力的想要去领悟,给人感觉是都看开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还是矫情。我来回来去的就这点事,我就是摘不清楚我就不能从这里头拔出来,算了,把酒泼到江里头。我还是过我的日子吧。”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因这份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方文山:“他自己本身也没有刻意去讲究音律,不协韵,我觉得无妨,因为下他创作的都是以文学的角度,不是用音乐的角度出发。”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进入了自由天真的境界,以至于豪迈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这样细腻之笔,也为苍茫的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青春之美,他可以写历史,像《念奴娇》、像《大江东去》。他可以写兄弟之情,像《水调歌头》。还可以写妻子之情,像《江城子》。他改变了词的题材。所有的内容,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农事、怀古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入词,不在只写男女之情了。

在黄冈的一家东坡酒楼,东坡肉是最受欢迎的招牌菜。据说这道菜与黄州有很深的渊源。有道是黄州有三件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为什么猪跑不了,猪都很肥,就是黄州这个肥猪很多。一些肥肉啊,富人不肯吃,穷人也不会,不会怎么弄来吃。被贬谪至黄州的苏东坡生活窘迫,幸好他发现了价格便宜的猪肉。于是苏东坡另辟蹊径,创造出一道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这就是苏轼,他是美食家,这个《猪肉颂》,就是写他做猪肉的心得。把这个把这个锅洗干净了,少放水,另外就是待他自熟没催他,这是要领。要小火慢慢炖,把这个油给煎出来,这样的话就肥而不腻。” 东坡肉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一道美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好似一个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们喜欢他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 “苏轼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恋,他会发现生活。”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江山如此之美,明月如此浩荡,吃着江边的鱼喝着酒,扣舷而长啸,跟朋友们在一起相聚,举头望明月” 那一晚,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场了,他们的视野里只剩下月光水色还有临江独立的赤壁。

 酒过三巡一个叫做杨世昌的道士,吹起了长萧,呜咽的萧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他问杨世昌,为何吹的如此悲凉?这个道士杨世昌,他就很伤感,生活时光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啊,人生太短暂了,如果能长久地,一揽子地,让自己拥有这个清风明月,那多好。 “在面对朋友的忧伤的时候,他表达的观点是,我们必须接受人生命的短暂和有限,他安慰朋友们要接受改变。” 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惟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的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苏轼说,想长久的占有清风明月也很简单,那你就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给自然。你就先在尽情的去享受它。你只要现在享受够了,那也就永远的占有了。” 苏东坡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又开始举杯畅饮。不知不觉夜色越来越深,大家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色大亮。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区。古老的东方文明吸引着各国游客驻足。但有些人难免失落,这里并没有展出他们期待已久的“镇馆之宝”。那是一幅描绘苏东坡后《赤壁赋》的画卷。这幅画这么宝贵,我们不是经常打开看,顶多是一年一两次。关于这幅画不世的价值,博物馆东方艺术部主任马麟,喜欢从他传奇的身世说起。“这幅画是我们纳尔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是武丽生馆长给我们博物馆买的,几十年以前最开始这幅画是在溥仪手里,从故宫带到天津,从天津带到新京(长春),伪满洲国的新京,画的前半段被切了下来,那部分遗失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著称于世,这是一家私人性质的博物馆,收购藏品的费用来源于博物馆董事会的基金。最终武丽生成功的买下了这幅珍贵的画卷。我们找到了钱买了它。那个时候这幅画是历史上中国画卖的最高价的一次,真的用了很多的钱,现在来看钱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是无价之宝了。从买下这幅画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在这在这三十多年的期间,武丽生几乎痴迷地去了解苏东坡,去探寻关于这幅画的一切。“人影在地,这个很有趣。这里你可以看到人影就在地上,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幅画,画出了影子。这里你看到了船和苏轼,你总能看到苏轼的脸,和影子,这点我觉得很有趣。这张画里苏轼有很鲜明的面部特征,这幅画的画者乔促常,有可能见到过苏轼。”

在写完《赤壁赋》的三个月后,苏东坡再一次夜游赤壁,而这一切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画卷上。苏东坡独自一人登上赤壁高崖,对着夜空长啸一声。“我长啸,期望大自然回答,回应我。大自然回应了,但是他害怕了。”“好像这个山上变得比较狰狞,让他的心里有点发怵,所以他就下来了。”于是苏东坡回到船上,任舟在大江中随波逐流。举目望去,四面茫然,恰巧一只孤独的仙鹤横越大江,一声长鸣掠过小舟而去。 “他放弃了这种登高,放弃了超越,最后还是要强调我要回到人间去。” 回来以后晚上做梦,一个道士来到他跟前问他今天江游快乐吗?苏东坡问道士的名字,道士没有回答,低着头。苏东坡恍然大悟,那之横越大江的仙鹤,莫非就是你,道士回头一笑,苏东坡陡然惊醒,打开门窗去看, 除了清朗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在苏州当地流行着一种名叫核雕的艺术,把玩核雕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陈素英。 “台湾人到我们这里来看核雕,他们说那个台湾有,那个故宫博物院里有橄榄做的小船,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一点那个图案。一做做了几十年,我琢磨那个小船。后来女儿上了初中的时候,她说,妈妈你做的船就是我们念书念到了,她跟我说苏东坡坐在哪里呀,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慢慢的了解。” 这场跨越千里的邂逅,让陈素英对自己手中的作品,有了别样的理解。 “苏东坡在那个船舱,他微微地抬头在看外面。看到他坐在那个船上很舒服的样子,乐观的要命,他希望所有人都像苏东坡一样,高高兴兴的。”

“因为苏轼的诗词,赤壁成为了很流行的主题。” 《赤壁赋》的主题,就是在一个中国文人的一个低潮时代,理想是不可磨灭的,这样一个典型的主题。北宋乔仲常之后,历代许多画家都画过《赤壁图》。高峻陡峭的赤壁下,苏东坡的身影,还有那一叶偏舟,都显得那么渺小,最终这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只有赤壁留下来坚韧如初。在黄州的这段岁月,是苏东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公元1082年,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世千年,为宋朝代言。这或许是命运的另一种补偿。黄州的创作,使他放到了李白杜甫这个行列里面去,毫无愧色,甚至还有更多一点自己的色彩。

一个深秋的夜里,苏东坡与朋友畅饮,酒醒复醉。“归来,回到家的时候都是三更天了,就是凌晨。敲门家里的仆人都睡得很死,敲门都不应。一般人如果敲门都不应很可能会火,但苏东坡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地方,任何事此路走不通,转个方向,那路就又更宽了。” 苏东坡来到江边静静的听着江水声,在心底酝酿出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诮,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倚杖听江声江涛的波涛,就像他的内心一样翻滚不已,这就是解释了他为什么不愿意醒来,他身上有各种羁绊太多了。各种无法解脱也太多了,什么时候我才能把这个烦恼都给他抛在脑后。这首《临江仙》在小城里悄然传开,有人说苏东坡昨夜唱罢此歌后,把衣冠挂在江边乘舟远走高飞了。第二天,在城里就传开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历尽苦难之后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