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作家访谈 >

一个劳模挥之不去的情结

时间:2020-03-24 18:44来源: 作者:还是那片蓝天 点击:
我仿佛看见了一代老农在刨开第一锄热土地时瞬间的笑颜,他是在默默无声地告诫我们: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天,我们要感谢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没有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就没有这40多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同时,我
一个劳模挥之不去的情结

寻访红旗堰老劳模——传承革命老黄牛精神

劳模——热土地上的红色标签

在中国人心中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劳动典范。

       在201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寻访了曾经瞻仰过毛主席遗容的老人,听他们讲述那过去的岁月,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

       这位老人是谁?他就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宰羊乡平阳村五组的宋德田老人,现年92岁。这位平凡的老人,在石棉宰羊红旗堰的引水工程中,他一干就是九年半,他任怨任劳,数年如一日的背运炸药、水泥、河沙、蔬菜猪头等物质过山,共有一千多趟,运货十几万斤,民工们都为之感动,称他是革命的老黄牛。鉴于他突出的贡献在一九七七年评先进出席石棉县劳模大会,披红戴花,还光荣地到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老人回忆毛主席逝世时,他在修红旗堰。他的工作是负责运输炸药、水泥、河沙和其它施工物质,他住在楠木沟的民工房里,每天天不亮起床,把脸一抹就烧火做饭、吃饭,然后就在楠木沟的炸药库房里背着两箱炸药大约八十多斤,从楠木沟出发,沿途崎岖山路、转弯倒拐、翻白草坡,危险的地段还要用两手牢牢地抓住保险绳,小心翼翼地过悬崖,把炸药按时送到山脚下的两个施工场地,然后返回,每天行程大约三十多里。那天,也就是在1976年9月9日下午,当他从施工的工地翻白草坪返回住地楠木沟时,突然听到当时红旗堰指挥部的大喇叭里放起了哀乐,尔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外宣布,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不幸消息传来,顷刻间,老人哭了,而且是放声大哭。当施工的民工得知这不幸的噩耗时, 大家当时哭在了一团,几乎成了泪人。

  第二天,指挥部就安排民工用竹子,松枝,麻绳搭建了简单的灵棚,正中挂起毛泽东的画像。九月的大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民工们含着泪,不约而同地从山上采来一支支一束束松枝、败酱草、桔梗、芒草、胡枝子、野姜花、紫苑、紫花藿香蓟、秋牡丹等山花,默默地敬献在毛主席灵棚前,让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堂的旅途中,踏上此处芳草地,染上大山心灵的一串花香。指挥部还安排给每位民工,制作了黑纱,小白花,尔后,人们跟着哀乐,排着长队,站在毛主席画像前,开始悼念伟人毛泽东。哭声、哀乐声交织在一起,震撼了楠木沟的万里长空也在泪崩,此时此刻,极度难言的悲痛,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毛泽东的无比崇敬和爱戴!

      在毛主席诞辰126周年之际,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留在宋德田的脑海中,留在我们大家的脑海中。1977年,他作为劳模出席代表到北京,代表们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瞻仰遗容时,宋德田泣不成声,回到宾馆还在哭。作为乡村农业战线的全国劳模,追忆起当年见到毛主席遗容的情景,依旧激动不已:“平时在电视里见到毛主席是那样的亲切,心中充满着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而瞻仰毛主席遗容是我一生中最难受的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心中怀念毛泽东。

      33年过去了,而1976年全国人民掉念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沉痛场面,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宋德田老人家的住房经过5·12汶川地震后重建在“108”国道的旁边,远看国道一级柏油马路旁边是一排排一幢幢的楼房,就如同城里的现代居民小区,鳞次栉比;近看,这楼房一式的红色玻璃瓦屋顶,洁白的瓷砖墙面,铝合金的门窗,封闭式的阳台,别致的农家小院,如同来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老人说:“在旧社会,宰羊地主裴家的房子也没有这样漂亮,我参观过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庄园,也没有我们的农家别墅气派。在旧社会,我们穷人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千个屋基万个水井,天下乌鸦一般黑,走到哪儿都是暗无天日,即便有个落脚之地也只不过是草房泥巴墙,又小又矮,进门碰到脑袋,甩手碰到后壁。”

      他望着家门前的黄果柑果园林,略有所思地说“现在有了红旗堰,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大部分人家都有了自己的一片果园,这多亏有了红旗堰。现在村里的人家一年少则几万,多则二三十万。不但在乡下有房有车,不少人家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家里的老人或者大人进城陪孩子读书。”老人家如数家珍好像炫富一样,滔滔不绝,例举了一家又一家。我不好意思地感慨道:“不简单,我教了一辈子书,还买不起城里一寸土,如今乡下不准建房,城里又买不起,弄得上下没有家。我一年的工资还比不上你们的一片果园哩。”

      老人说:“这都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都要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我突然扭转话头问:“我听别人说,在红旗堰搞运输,你总是要比别人多背一点,总是要比别人多跑一趟?这是为什么?就说背炸药吧,一般都只背一箱多点,你为什么要背两箱呢?”老人呵呵一笑回答道:“我那时年轻力壮,背的动,有多大劲就应该使多大劲。为了早日把水引到家门口,多背一点,多跑一趟,为修通红旗堰尽一份力。只要有了水,就能种好包产田地,多打粮食,多向国家交公粮。多种好果树让腰包鼓起,不要让政府操心脱贫摘帽。”

    我补充说:“关于公粮,农民早就不交了。现在的农民多享福,种地不但不交公粮,而且还不交水利费,国家每年还要倒贴补助买单。我们以前不但要交公粮,而且还要上农业税、水利费。”

    “是啊。”老人接过话茬道:“现在的农民是斑鸠落在芝麻地,有享不尽的幸福。但尽管现在条件这样好,有的人并不懂得珍惜,更说不上知恩图报。同样一份责任地,人家能刨金致富,买房买车,可是有的人却把包产田地拿来放蛇耍,自己不能糊嘴不说,还张大嘴巴,当伸手派,还嫌政府扶贫不够,说三道四。当然如果是家里天灾人祸或者老弱病残还可以原谅,但有的人户,家里全劳动力就是几个,一家人都枉自有一身懒肉,自己不努力,等着政府照顾救济。”

       我感慨地说:“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提倡和发扬老黄牛--。”

     “老黄牛”老人突然打断了我的话,笑了笑,风趣地说:“老黄牛也有偷奸耍滑的,呵呵你不信?你看前几年农村种庄稼,家家都离不了牛。你会发现,有的牛背上都有拳头大小的伤疤?好像是背着黑锅底。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主人在要它出力拉梨时,它不听话,调皮捣蛋。跳,犟嘴,甚至耍赖,干脆倒在田地里,任凭主人用什么皮鞭树条抽打都不起来,呵呵主人用火烧—哈哈哈。还有的拉轻不拉重,只要让它多使点力气,这畜生就耸伽单,或者趁主人不注意,用力挣脱鼻绳,拉起空梨头就是一趟,不撕坏梨头也损坏伽单---”

      “这叫拈轻怕重——”我替老人补充道。老人倒是提醒了我,在我们生产队以前就有一头名字叫“草白牛”的畜生,就是这样一个偷奸耍滑的角色,有好几次我亲眼所见它耍横耍赖,倒在水田里。人们还拿这头牛做反面教材:“娃娃,看见了吧,你以后做人千万不要像这头草白牛——懒牛!人们还说这畜生枉自长一身膘,是货真价实的草包牛!”我转念一想,老人的话里有话,于是更正道:“老人家提醒了我,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看来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以偏概全。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革命的老黄牛精神!你说对吧?”

      老人不置可否含蓄地笑了。我仿佛看见了一代老农在刨开第一锄热土地时瞬间的笑颜,他是在默默无声地告诫我们: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天,我们要感谢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没有他们的奉献和付出,就没有这40多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同时,我们更要感谢毛泽东同志,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站起来”的大救星,也是推进70年巨变让人民“富起来”的奠基人,没有他的牺牲与奋斗,没有建国前28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必将失去根基,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无从谈起。劳模精神,更是共和国弥足珍贵的力量源泉。“革命的老黄牛精神”不仅代表了人们良好的愿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呼唤“拉车牛”,群众呼唤“拓荒牛”,党组织呼唤“孺子牛”,党员干部争当“革命的老黄牛”, 像“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当然,你我是不是“孺子牛——革命的老黄牛”,这还的让事实来说话。但愿你我都不是“懒牛”,更期待有更多的懒牛经过无数次社会变革的洗礼,能够蜕变成为“孺子牛”!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还是那片蓝天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3-31 20:03 最后登录:2020-08-13 14: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