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文化新闻 >

刘燕诗歌艺术特色之——著名评论家邢海珍评论文章

时间:2016-04-17 00:33来源: 作者:蓝帆 点击:
刘燕诗歌艺术特色之著名评论家邢海珍评论文章之二 高迈而辽阔的诗性情怀 女诗人刘燕创作简论 邢海珍 在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诗人们以不同的角色介入五彩斑斓的诗性创造之中,或和风细雨,或惊涛席卷,或琴瑟和鸣,或黄钟大吕,各自于境像差异
刘燕诗歌艺术特色之——著名评论家邢海珍评论文章之二
高迈而辽阔的诗性情怀

 ——女诗人刘燕创作简论
                      
                           邢海珍
 
   
在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诗人们以不同的角色介入五彩斑斓的诗性创造之中,或和风细雨,或惊涛席卷,或琴瑟和鸣,或黄钟大吕,各自于境像差异之中彰显着诗意表达的性征。
近年显露头角的女诗人刘燕,曾被诸多诗人和评论家誉为“新闻文学两栖人”。她是一位富有很强冲击力的诗人,她的创作注重大境界、大视野、大题材和大襟抱,走出了女性温婉抒情的基本常态,营造了张扬伟大时代精神的诗意天地。作为一个女诗人,刘燕的文字虽然不无精致与柔软,但她善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化为一种直接进入公众世界大天地的情感和动力。
她的诗作有着强烈的政治敏感和忧患情怀,虽然未必把她的诗称作“政治抒情诗”一类,而诗人自我的个性特色在创造过程中有效地调整了政治内涵中某些与诗性相悖的因素。我以为,就是这一点,刘燕的优长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诗对于政治性的接纳是缺少自如心态的,近则失之媚俗,远则失之清高。而刘燕对政治内容的处理多得益于率性,见情见性,出之自然,从容不迫。宏大的社会性是刘燕这类诗歌的总体特征,开阔峥嵘,放达妙曼,称得上是心到笔随,自如而深切。诗人把现实的政治因素融入到个性化的抒情之中,强化了诗意感觉,但她又绝不削弱政治内涵的力道。在《你让我词语空白》一诗中,借九寨沟之美景,对祖国大好河山发出倾心的赞叹,以纵横磅礴之势,使颂歌式的政治情怀与无限风光的美好景致化而为诗,大器通达,唯美单纯。《“干部”来访》借猴子的行为来嘲讽某些官员的妄自尊大的“虚荣心”,艺术化的书写可谓见情见性:
 
仰仗人类的祖先  居功自傲
抢镜头  不停地打扮梳妆
有人说你们虚荣心太强
我想提醒你们
别太用心思
怎么装扮都是猴样
 
有些人因为官大  居功自傲
你们就不在乎他们这套
猴子面前人人平等
随便拍打当官的肩膀
不服?
没收相机,抢走背包
 
诗人把猴子的生存状态与那些妄自尊大的狂妄之徒进行类比,以栩栩如生之情态活画出那些“居功自傲”者的漫画像,真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官”自居,以“干部”自居,正如有些“猴子”那样,“不停地梳妆打扮”,“虚荣心太强”,一首率性点击的短制,写得生动有趣,自如而深切。
刘燕的诗有着明显的直抒胸臆的特点,快人快语,读来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她的许多诗都是以直截的方式表达内在情怀,不兜圈子,不绕弯子,那些时代性和社会性的意蕴在明晰、洒脱的陈述中得以充分的显示。显而易见的传统因素成了诗意构成的坚实基础,打开自我内心封闭的大门,建立一个更开阔、博大的诗意交流的世界。以《诗人之辈》为题,刘燕把作为诗人的忧患之心进行了从容而深切的阐释:
 
不是等闲之辈
才有上下求索的身影
祖国的前途和诗魂息息相关
我们和母亲  诗歌和人民唇亡齿寒
 
我担心国家号邮轮的负荷超过吃水线
我想扛起一份责任放在自己的肩
劈波斩浪风雨同担
推动集结号  在惊世骇俗中绽放光焰
 
诗人之思所抵达的世界是开阔的,其精神向度直指一种公众的使命和担当。这样的诗不是那种纠结式的低首思忖,而是放达式的抬头远望,气度超然但又不是高高在上。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一一道来,目光所及,是“国家号邮轮”在风雨中前行,一种政治情怀在诗中得以适度地表达。
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文学与政治的宽门》一文中指出了“政治冷淡症”这一文化和文学的消极倾向,他说:“如果说,关心政治是一种现代性的公民素质,那么,充满政治激情就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如果说,逃避政治意味着放弃权利和尊严,那么‘政治冷淡症’就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精神异化,是所有想在文化和文学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治疗的人格病变。”(《文学因何而伟大》第83页,华夏出版社2010年1月。)当然并不是说诗歌就必须把政治内容的表现强调到取代一切、覆盖一切的程度,并不是说还要回到“为政治服务”时代的表达那种状态,而是需要诗人进入人生化、社会性的常态中来,坚持自己应有的某种“权利和尊严”,而不是冷淡,不是逃避。刘燕的诗歌,如龙蛇飞舞,大气度地游走于时代和社会、历史和未来、理想和现实的海天之上,风云际会,驾驭自如。她的诗不是刻意表述政治宣言,不是宣讲某种既定的政治信条和现成的理念,那些大场景的描述,那些真情感的抒写,确实营造了一种立体、宏阔的诗性境界。《穿越时空的盛典》是关于青海湖诗歌节盛况写真的诗作,诗句如浪涌,心性开张、激情飞跃、气脉刚毅。诗人的笔下是这样的景象:
 
我们揣着诗人的梦想,向着诗意的青海湖起飞,
我们带着诗人的道义,在神圣的诗歌墙上画押;
我们因诗歌的纽带,牵连了东南西北的诗歌父兄,
我们以人类的重托,高擎着承先启后的美好信念。
我们在这里倾听穿越时空嘹亮的诗歌,
我们在这里举行古今中外诗人的盛典。
…………
在这样一个蓝色的夜晚,
我就是一只遗忘了思想和自我的海螺
此时,我不是为吹奏而存在,
我已是另一个我,我的灵魂和思想,
已成为这片高原的主人。
嘉那玛尼石,请听我对你的吟唱,
虽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歌者,
但我的双眼已经泪水盈眶!
 
这些大场景、大怀抱的诗意书写,不是单纯的“政治”表达,而是生活现实亲历者的感怀,其中的政治性内涵是与诗人的人生际遇、情感起伏紧紧牵系在一起的。“诗人的梦想”“诗人的道义”承载着的是诗人内心的精神重量。刘燕的内心世界折叠起来藏在“自我”的角落,而是尽情地舒展开来,去收纳阳光、风雨的万千气象。“我已是另一个我,我的灵魂和思想,/已成为这片高原的主人”,极具开放性的抒情方式构成了诗歌心性的外向型特点,如果朔源追远,或与赋体的表达有许多内在的关联。这些诗意所投射的精神及人格因素充满了某种狂放和野性色彩,但却属于健康的呼喊,而不是病态的乖张。
正如评论家庄伟杰在《带有生命温度的心灵翔舞》一文中所说:“刘燕对待诗歌是十分虔诚的,她身上有着他们这代人的某些特点,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较少虚无主义。难得的是,她始终忠实自己的内心感受,坚持自己的写作立场。其精心构筑的诗意世界,是建立在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基座上的审美想象,让她的诗歌展开了美丽而坚定的飞翔。其诗更多地表现于自身情感的具象化处理,显得轻灵委婉、本色本真,别有一番动人的内在感染力。或许这才是她诗歌的主导风格。”刘燕是一位虔诚的诗人,这一点对于理解她的诗是至关重要的,她的歌唱是倾情的,无论长吟或短调,或热烈或执着,都是与灵魂真实的涌动有关。诗人的理想化色彩不是指向虚无,而是昂扬地面对现实,抒发来自感悟和艺术化的真情与大爱。本色本真而又诗意浓醇,刘燕在自己的诗中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自我。在《专利》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有时痛苦向野草般丛生,/哀伤与喟叹都无法改变。/换一种心情重新观望,/粗粝的痛苦会化为诗情。//有时太阳躲在云后/阴霾数日不散,/配一段音乐重新视听/仿佛走进水墨画意境悠远。/有时心情如泰山压顶,/我拿出刘氏辩证:/降临的,躲不过,/走远的,别伤怀。”在痛苦和阴霾面前,诗人一改女性的曲婉和内敛,表现出一种外向的凛然气度,“粗粝的痛苦会化为诗情”,以阳刚支撑心性,达观地面对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诗意表现言说的女性特征。在诗集《雪落有声》的后记中,刘燕动情而自信地阐释了自己的写作态度:“中国汉字美丽的方块儿饱蘸我的诗意,它们在轻重缓急中敏感着,温热着,深邃着,坦荡而光明;通过《雪落有声》您可以看到时代挺进的身影,听到中国摧枯拉朽的黄钟大吕;感受振聋发聩的世纪壮举;同时也能看到我们民族的丑陋伤疤、无奈的叹息。《雪落有声》的语言文字很有道义感,它们会让读者朋友从中发现今夕何夕,世事变化;它们真诚地敞开胸襟,呈现我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刘燕是一位能够对公众随时敞开心灵的诗人,她把人生路上的体验感受交给诗,用明晰通透的语言传达内心的真情,表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节点,刘燕的诗呈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在内容上具有了来自诗人个性的自由、舒展的表征,在艺术表现上又潜藏着极大的更新求变的能量。一个女性诗人的胸怀能如此气象万千、博容风云,确实难能可贵。
明代大学者陶望龄在《徐文长三集序》一文中如此说:“文也者,至变也者。古之为文者,各极其才而尽其变,故人有一家之业,代有一代之制,其洼隆可手摸,而青黄可目辨。古不授今,今不蹈古,要以屡迁而日新,常用而不可敝。”(李壮鹰主编《中华古文论选注》上,第142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诗文之“变”,就是一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这与个人的创造,与时代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刘燕深深领会了这一规律对于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她明白“古不授今,今不蹈古”的道理,在深入理解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极其才而尽其变”,强化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活性因素,加大了语言和情境的内在张力。《有风有雨的日子》开头有这样两节:
 
时光疯跑  野马脱缰
累得日子喘着粗气
凄美的存在被狂风掀翻
灵魂犹在  我善依然
 
年龄消费很缓慢
在我白发中  悠悠摇摆
留在眼角的细枝末节
权且算装饰容颜的花边
 
刘燕的诗中几乎没有装神弄鬼的云雾,可以读出心声,读出情感,读出意境。没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吆五喝六的怪气怪象,诗意出自于心,我手写我口,与唐诗宋词有着文化传承的血脉。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加大想象的力度,达成更强烈的修辞效果,把意象和象征放在语言的常态叙述之中,使诗歌的艺术话语和生活的常态用语交融在一起。“时光疯跑”,日子“喘着粗气”,生动而典雅,而“凄美的存在被狂风掀翻”则加大了思辨性的可能,表达了处变不惊的境界,不难读出“灵魂犹在  我善依然”的心性重量。年龄和白发,“眼角的细枝末节”,以及“装饰容颜的花边”,我们看见的是修辞之美,看到了修辞所提升的语言品位和艺术表现的高度。
诗人刘燕是职业记者,有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并有多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以及报告文学专集出版问世,曾任两省党报的高级记者、首席记者,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由于新闻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刘燕在诗歌创作上充分发挥了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的优势,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民生的得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她的诗歌现实主义特色鲜明,显示了开阔的视野和襟怀。《梦雨情丝》和《落雪有声》两部诗集中,有许多纪实性的作品,把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有效作品甚至是即兴写作,及时抓住当时当地瞬间发生的事物及情景,即时性和现场感提高了诗歌作品切入生活、拥抱现实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品格。像有关西藏、青海的一些诗作,像《大连组诗》,像《山水联姻乾坤康泰》,像《南丝绸之路的风云》等诗作,虽然具有鲜明的旅游诗写景抒情的特点,但刘燕的这类诗歌强化了内在的开放性特点,尽可能地加大想象力度,形成了既开放自由又深入细腻的艺术表现格局。诗人这样写凉山风景:
 
如雪的芦苇
从异地他乡嫁来
洁白的热情点染神奇的湖面
 
大爱无言  纯洁无瑕
神圣举过头顶
像汉使苏武百年前流放于北海
 
茹毛饮血  符节被无情岁月掳成光杆
北风无情  逼着芦花飘散
苇干坚贞  符节矢志不改
 
花可凋零  青春不再
手中高举的尊严
任风剥雨蚀  傲然于山水间
 
诗人笔下的芦苇当然是风景中的事物,是观赏美感印象的组成部分,但诗意却不是仅仅停留于风景的表面,不是一走而过,而是以物拟人,把芦苇这一事物与历史的远景契合,诗人把这一“从异地他乡嫁来”的植物,与历史人物苏武叠印在一起,以芦苇喻指“符节矢志不改”的英雄,在自然风景中凸显了“手中高举的尊严/任风剥雨蚀  傲然于山水间”的苏武形象。诗人的历史感赋予了一种思考的深度,把思辨与情感融于一体,形成了开阔、邃远的诗意空间。在《走婚人已走远》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你的咣当酒  还摆在老祖母的灶台
茶水没凉  糖盒儿依然
昨夜  你四肢并用攀上我的花楼  余温还在
 
可今夜  你却以祖先栖息树上的姿态
攀援隔壁姐妹的花房
见异思迁  比秋风扫落叶还快
 
你心里只想着走  而婚的骨架随意拆散
那密集的种子  还抱着花露跳跃流连
播种的人  已准备把更多粮种撒进另一片田
 
走婚  因为行走的路途没有天高地远
翻云覆雨的正果  修成瞬间
悲剧何须彩排  花开美妙  花落凄然
 
这当然与旅游有关,诗人走到了一个“走婚”风俗的地方,面对这种人文风景,借助空灵的诗意情境而感怀,但刘燕的思考却是沉重的。在人间世界,还有多少事能比婚姻更为庄重呢,无论是行为还是仪式,令人不能疏忽,而“走婚”竟然把婚姻与“走”联结在一起,把人生的一个严肃命题处理的草率,让人一看是那么无足轻重。在诗人刘燕眼里和心中,就是悲剧,“见异思迁  比秋风扫落叶还快”,“你心里只想着走  而婚的骨架随意拆散”,诗人的内心正汹涌着人性的痛感。诗人的思考是沉重的,这瞬间修成的“翻云覆雨的正果”需要多少泪水来冲洗,它与男女爱情相隔多远呢?面对现实,思考深切,写得大气,写得凄美。
诗人写作是个人行为,诗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世界人生,去思考去领悟生命内涵,但是诗人作为个体的人也同时是世界、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个人的行为乃至生命不可能离开他所立足的整体因素而成为绝对的独立因子。人生的生命空间是个体和群体共同支撑的,相互依存,缺谁都不可以。所以诗意对于人性的照拂就不可能只是个体心灵的一隅,而其必然联结着时代和社会的大神经,进而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观。刘燕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她把自我的内在心性投放到时代和社会的交响乐中,让情感的抒写更具公众和群体的热度。她的诗不乏思考,但不是那种自说自话的方式,而是在沟通和交流中释放自我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分向内转带来的弊端。诗人愿意从自我出发,朝着世界、民族和国家的方向敞开诗的大门,把历史和未来纳入有现实意味的抒情。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诗人家乡城市的著名街区,刘燕以《梦萦中央大街》为题,抒发了历史和现实的感怀,情境高远,清新深致:
 
一根根白玉柱  楼顶的洋葱头 墙壁的男女雕像
装饰着中央大街——西洋建筑的画廊
马迭尔宾馆  华梅西餐厅
再也不只是大鼻子白皮肤金发碧眼包场
中央大街发出的声音有英语俄语法语日语
主旋律是扬眉吐气的汉语
我们的国土  谁还敢瓜分
东方的巨人  傲然屹立
 
侵略者的铁蹄虽已远去
战火和硝烟还弥漫心里
珍惜今天的幸福
守护这回肠荡气的诗句
 
地面的方砖书写远去的世纪
记忆的硬盘  保存清晰的主题
松花江  我未断的乳汁
亲情  是天高地厚的珍惜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刘燕诗歌抒情的基本特点,激情如火,快人快语,是一种急欲交流的方式。她写风景,寄情于物象,但她的诗歌不是流连于自然、人事的表层,而是深入事物的内部,把忧患、反思等心性因素植入抒情之中,形成了立体、多元的表达态势,加大了诗的张力。刘燕抓住“中央大街”当年曾是外国列强的天下这一历史特点,以多种语言在这里出现,表达了对于历史屈辱的不平,“这回肠荡气的诗句”“是天高地厚的珍惜”,率真的书生意气,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敢爱敢恨的赤子情怀。这样的痛快淋漓的抒情,在《塞班岛自杀崖前的断想》一诗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呜呼哀哉,日本数万计的男女老少被迫一排排
从数百公尺高的壁崖自杀丧生,
尸骸一片,悲惨一片,
引我思索联翩:
侵略战争除了自戕就是对他国的涂炭,
何以血腥溅到受害国和无辜者身上?
 
我和亲人簇拥着中国春节的欢快,
在温柔的海风面前,
用一句温柔的话寄语喜欢侵犯别国主权者,
不顾伤天害理,忘记切肤之痛的恶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天的中国立地顶天,
谁要强奸正义,斗胆挑起事端,
下场会比自杀崖的昨天更悲惨!
 
此诗的情感力度十足,尖锐凌厉,指斥侵略者由害人导致最后害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诗人表现出强烈的愤激之情,完全是挑战者的口气,或者诗人此时此刻已忘记了是在写诗,她成了往来于历史内外的当事者的角色。但应当引为注意的是,在诗意的创造过程中,诗人不可因为激情的驱使而造成艺术表现的损失,诗人的准则是以诗的方式来说话,坚守这个底线是至关重要的。刘燕的一些诗因追求抒情的直接通透,还存在着直白的毛病,理性过强,会伤害诗意。技巧和法度对于诗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诗人要以此来坚守自己的城池。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第4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6月。)要在虚化上下一番工夫,把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纳入到精到的艺术表现之中,应是每一个诗人所必须时刻追求的。
刘燕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有她的诗集《红蜻蜓》《梦化蝶》《梦雨情丝》《落雪有声》等为证,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诗人多年的苦心经营、为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所付出的心血的代价。尤其近几年来,刘燕更是诗思旺盛、诗如泉涌,创作的势头越来越好,不断有作品发表,不断有获奖的消息。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刘燕的诗歌会生出更有力的翅膀,在社会和人生的大天地舒展高迈而辽阔的诗性情怀,祝愿诗人写出更优秀的力作。
 
刘燕(蓝帆)短诗8首 
 
1.《桃花辞》
 
桃花  以发梢的姿态伸出枝桠一点点
去打探季节的仪仗何在
 
雾霾  一心想埋没它们
折腾多日  没能如愿
 
桃花歌颂岁月  痴心不改
说红就红  说来就来
 
春风抬轿  河水寓言
水暖鸭知  雀舞翩跹
 
月光抱着桃花久违的阿娜
思念  打湿了星星的眼
 
我独自倚门  望眼欲穿
有话无声  仰天呼唤
 
夜  让阴谋抻长了身影
相思让疼痛一手遮天  剪不断理还乱
 
 
2.
《疼痛之行》
 
心跳频率  超越了高铁的风驰电掣
使命高于行头  意气让脚下生风
一场令我窒息的严寒  化我为一粒尘埃
站在冰雪中  随时准备在北风中飘零
 
有双眼睛  从高处把我凝望
我心惊胆寒  想大声呼喊
我的亲人  我的母亲  天地苍茫
你在哪儿  留我顾影自怜
 
整个世界大得没边  遥远无限远
竟然没有一草一木  听我呼喊
前方被我的忧虑碰疼了  盲然徘徊
我抱紧初衷  直面要吞噬我的孤单
 
3.
《下沉的冬天》
 
下沉的冬天  仰仗着季节随意泛滥
流水无声  欲望灰暗
晚霞在天边  悄然进入暮年
 
那些夕阳  被谁的书房收敛
我欲相约  多情反被无情恼
沙丘们  张扬和躲闪与雾霾无关
 
桑田的幻想早已进入沧海
前世姿态  无法换取走远的今天
内敛  兴许是无奈的语言
 
无家可归的风  嚎叫着
世界的悲伤  在这里盘点
自西向东  从北向南
 
它们诉说着我一次次的挣扎
碰到了我无药可救的疼
树木们点头 默认了共鸣
 
我无泪披挂
人走不动  心也开始木纳
有的事  或许同前生有所牵连。
 
4.
《肉身》
 
肉身只是猜测  原本是个神秘城堡
一个鲜红的泵  疯子般撞击不停
盖世的辛劳   挻身而行
 
但见飞沙走石
机声哀嚎声声 
蹦出的典故  撞击着举臂向天的怪兽
 
铁衣钢裳  全副武装
那些没有文字的心事 
越挖越深  越垒越高
 
与其说  在同岁月抗衡
莫如说  在被命运胁迫
呜呼  瞬间我看见一条河在流
——那高贵的汗  卑贱的血 
 
5.
《出逃》
 
我无从知道  那些蟾蜍动用了谁的权力
终于把冬天骂得卷起铺盖  背井离乡
走慢的那部分  几天功夫
被一甩三响的皮鞭  抽得望风而逃
 
婴儿的哭喊消失
鸡鸭  猫狗  识趣地躲藏起来
世界成了蟾蜍的海洋
一个低音起头  万千附和随响
呱呱呱   呱呱呱  
不会平上去入
没有高低抑扬
声音像在音箱缝里横着挤出来 
在同一音域炸响
 
前一天傍晚已定好接头暗号
石缝  河边 草地  树旁
穿着迷彩服  鱼贯而行 
悄然暴动 一声不响
我眼神差  一脚踩在领头儿的身上
它一声惨叫  我意乱神慌
一低头发现  这家伙正是我家池边那只
潜伏多年的合唱团长
它说  思乡心切  告老还乡
众伙伴送它到大路旁
 
我眼前一模糊  它们已走远
竟然忘了问  有没有被我踩伤
 
6.
《轻装》
 
我脱去冬装
没带思想
坐进春的怀抱发呆
 
我放低姿态
老远向河水问好
附和着节拍歌唱
 
我仰天望云
太阳的光芒抚摸我目光
无语交谈  已热泪盈眶
 
空气困倦了
我心苍茫  六神无主
这些执著的文字啊  可能是改头换面的自恋
 
7.
《逐梦》
 
现实  身手矫捷
一个腾跃  跻身前世战车
 
湖泊陪着它奔跑
云烟飘荡背景音乐
 
我紧追不放
要跟随它们到仙国
 
从前  我总是梦里出发
很少在它们领地住过
 
这时 水面波光粼粼
反射着我体内光芒
 
不知何人眉目传情
阿娜多姿  在水一方
 
我欲前去问候
不曾想  误闯丝竹声声的唐朝
 
我入乡随俗  袖舞华裳  诗友满堂
站在时间之上  春光惊艳 岁月妖娆 
 
8.
《海边夜话》
 
夜晚的海  戒备森严
不见  水面胭脂凝夜紫
闭关锁国   一片肃然
 
浪花幽静  涛声入梦
怀里的星月  悄然无声
海鸥水鸟们  抱团儿守候金色的黎明
 
海岸是潮水的枕头  谁能高枕无忧
渔水愁眠  暗恋启明星
岁月静好  默读铁甲之城
 
我伸手摸了摸人间事物
酸涩得让我欲言又止  欲罢不能
奔腾咆哮的大海都能如此听命  世间何事不可休
 
我的心已装下了大海
离开海岸  我想放歌生命之爱
此时朝霞如火  我心蔚蓝
 
蓝帆(简介)
 
 
刘燕(蓝帆)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传媒学院教授、硕导、教研所所长、语委办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职两省党报高级记者首席记者。出版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六部。
 
出席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中国诗人25周年大会、中国诗歌节、中国罗江诗歌节、校园诗歌节、青海大昆仑文化高峰论坛等。
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诗人》《诗刊》《诗选刊》《星星》《鸭绿江》《参花》《诗林》《大河诗歌》《诗歌月刊》《文学港》《四川文学》《攀枝花文学》《凉山文学》《辽宁诗界》《诗潮》《华语诗刊》《绿风》《澳门月刊》《关睢》《大昆仑》等期刊;中国诗歌网、新华社网、新浪网、网络诗歌网、作家网、中诗网人人文学网等数十种报刊网络平台。
 
2015年《日本:我不得不说的话》获“钓鱼岛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特等奖;
 
2015“中华情”诗歌散文联赛《拜见秦始皇》《鸣沙山幽梦》获特等奖、最佳诗人奖;
 
1999——2001三次在人民大会堂抱得“世纪之光”、“大地之光”“海内外华文”、“世界华人”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
 
 
1999年,诗歌专集《梦雨情丝》获辽宁建国以来诗歌专集一等奖。
 
2000年,报告文学《青山遮不住》获辽宁报告文学专集评奖二等奖。
 
2016年,组诗《落雪有声》获首届中国诗歌春晚诗歌征文银奖。
 
2016年,组诗《别有幽情回初唐》,获 “金迪诗歌奖、十佳诗人奖”。
……
创作成果于上世纪至今,《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辽宁新诗大典》《建国50年辽宁文学成就——诗歌卷诗人》《世界华文诗年度诗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双年诗经 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5》《英汉对照  中国诗歌年鉴2015》《英汉双语版 2016中国诗选》《中英双语中国诗歌年鉴》《东北诗歌年鉴》等等多部典籍选本。
 
2016年,组诗《拥抱时空的交响》获首届CDD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奖。
2012年,长诗《李白江油的诗仙》获第三届校园诗歌征文大赛奖。
2013年,长诗《塔尔寺朝圣》获《大河诗刊》陈桢杯诗歌征文大赛奖。 
 
2016年1月11日,刘燕诗歌《落雪有声》研讨会召开。会上,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叶延滨倡导要诗人们要向优秀诗人刘燕学习,不但写出了优秀诗歌,而且写出了优秀报告文学,与此同时,与会著名诗人、评论家周占林、祁人、李犁、洪烛、杨志学、赵智、北塔、唐诗、王博生、李自国等,都对刘燕诗歌创作的艺术水准、题材特色、思想内涵、文艺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有研讨会综述,有各位名家评论文字稿)。
刘燕诗歌艺术特色通过第六部诗集《落雪有声》赢得当今诗坛高度评价。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叶延滨、著名诗人、评论家祁人、李犁、洪烛、周占林、杨志学、北塔、唐诗、赵智、李自国、王博生等人讨论都在研讨会呈现。同时有著名诗人评论家张同吾作序,著名诗人、评论家晓雪、庄传杰、邢海珍、芦苇岸、未凡、赖廷阶、周鹏程、于连胜等近三十篇专题评论文章,都对其诗歌唯美的艺术特色,浩瀚的思想,关注社会民生的多元题材,深遂磅礴的视野词语的独特意韵等,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蓝帆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6-04-16 09:04 最后登录:2016-09-02 2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