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文化名人屈金星为河南人正名记略

时间:2016-08-29 21:50来源:未知 作者:李杨 点击:
河南人中华民族的脊梁 文化名人屈金星为河南人正名记略 李杨 8月最火的新闻莫过于王宝强与马蓉的离婚大战。然而,他们两个人的大战却把河南人扯了进去。 8月14日17时05分,新浪微博认证为第八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大学组金奖的胡伟HoVi

河南人——中华民族的脊梁

——文化名人屈金星为河南人正名记略

李杨

    8月最火的新闻莫过于王宝强与马蓉的离婚大战。然而,他们两个人的大战却把河南人扯了进去。

    8月14日17时05分,新浪微博认证为第八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大学组金奖的“胡伟HoVi”发微博:“马蓉这种女人真是不要脸,跟河南人一样。”

    该微博发出后,广大网友尤其是河南的网友纷纷留言并@“胡伟HoVi”,要求他道歉,并和他理论为何要这样对待河南人。

     其实,早在2002年,很多人提起河南人就使用了不少贬义词。而当时有一位媒体人,曾为河南人拍案而起,为河南人正名。他,就是屈原后裔、著名诗赋家、文化策划人屈金星。

    屈金星是驻马店市西平县人,现居住在北京。2013年,他自费往来于西平与北京之间,在嫘祖故里进行深度采访。他不计报酬,和辞赋家薛刚一起历时半年,修改近20遍,完成《嫘祖赋》,歌颂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正妻嫘祖,宣传了家乡的美好形象。现在,书法家王文恺书写的赋碑立于西平嫘祖文化苑。

    屈金星曾是《中国矿业报》的记者。12年的新闻生涯,他从一名普通记者成为首席记者兼社长助理,后来他成功转型从事文化产业。他的成功,本身就是河南人的光荣。而身为河南人的他,在《中国矿业报》做得最精彩的报道,几乎都与河南有关系。屈金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为河南人正名。

屈金星在2012年北大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做演讲(资料图)。

2011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屈金星接受河南电视台记者采访(资料图)。

    我以我血歌故乡

    日前,屈金星、刘知白撰文,任玉岭书写的《天中颂》十米书法长卷在京装裱完成,拟捐赠故乡驻马店,献礼农洽会,以此表达近十万名旅京驻马店人的肺腑之情。

    主创屈金星表示,《天中颂》是在两位德高望重的驻马店籍老领导——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国务院原参事,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的经济学家、书法家任玉岭的倡议下,受在京同乡翘楚施一公、陈集伦、孟云飞、刘和轩、李国彦等嘱托,他和刘知白历时半年,查阅资料近百本,易稿20多次,呕心沥血创作而成。

    屈金星说,陈宗兴和任玉岭两位老领导对创作十分关心,不断地询问进程、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天中颂》定稿后,近80高龄的任玉岭不顾长途劳顿,连夜把《天中颂》书写成十米书法长卷。驻马店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也高度评价《天中颂》。

    屈金星把对故乡的热爱倾注在字里行间。卒章显志,他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天下兴衰,关乎天中。天中安定,天下昌盛。心畅民安,本固邦宁。”著名诗人洪烛称赞:“《天中颂》写出了天中在中国的地位,笔力遒劲,发人深省。”

    跳槽进入《中国矿业报》

    从徐州中国矿大毕业刚到北京时,屈金星身上只有100元钱。拎着一个纸箱子下了火车,屈金星挥笔写下:“是浩瀚的平津的风,将淮海斑驳的战袍撩起!”在他看来,这是从淮海战场奔向平津战场。当被问及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发展时,他说:“弄潮就到太平洋,北京竞争激烈,但机会更多。”

    在北上的千军万马中,屈金星无疑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员。但不同的是,他善于规划,雄心勃勃,自信迎战。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摔撞之后,他已经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五尺男儿。真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由于常下煤矿,他创作的诗歌《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写出了煤矿工人心中别样的深情。这首诗被著名朗诵家瞿弦和在中央电视台晚会上朗诵,并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

    在第一个工作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煤炭工业公司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屈金星一边工作,一边给《中国矿业报》写稿。《中国矿业报》领导也相中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最终,他做出了一个人生的重大决定:跳槽进《中国矿业报》。

    1997年底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屈金星从房山煤炭管理处“跳槽”进入《中国矿业报》,开始了他为期12年的记者生涯。

    12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很多矿山,煤矿、金矿、油矿、铀矿、铜矿,甚至玉矿……他都下过。当然,他跑得最多的还是河南的矿山。

    曾为河南人“拍案而起”

    在《中国矿业报》当记者时,屈金星曾做了一件对河南人来说增光添彩的事。

    当时,全国都在“妖魔化”河南人。身为河南人,屈金星拍案而起,策划了8个版的中国矿业报“河南特刊”,为河南喝彩呐喊。

    他深入到河南矿山采访,用8个整版的报道对河南矿业、河南人进行了讴歌。

    他在特刊评论《为河南喝彩》中以诗意的语言激情四射地写道:“这是大河奔流的河南!这是嵩岳巍巍的河南!这是出现过河图洛书的河南!这是甲骨文文明辉映过的河南!这是铸造了司母戊大方鼎的河南!这是诞生神话诞生哲学诞生诗歌的河南!这是几度鼎盛几度沉浮几度崛起的河南!”

    报道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数百家在京中央传媒首次以8个版特刊的形式为河南喝彩。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还特意寄了张贺卡给屈金星,河南省委宣传部也高度评价了此次报道。如今,这张卡片还放在屈金星办公桌的玻璃下面。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对他撰写的大同煤矿、兖矿集团的报道作出了重要批示,并专门乘专机去大同煤矿视察。

    在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他代表两千万的矿工打出了“全国矿工向总理问好”的标语,道出了所有矿工的心声,受到了总理的肯定。

    河南人的“生死大营救”

    在采访中,屈金星讲了一件他记者生涯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2004年郑煤集团超化矿突然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人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死大营救。

    闻讯,屈金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强烈要求下井:“采访必须到井下。”在屈金星的再三请求下,矿方特许他到井下现场。

    阴森森的巷道、湿淋淋的风,顶板上不时有煤块掉下来砸在安全帽上,十分危险。陪同采访的时任超化煤矿宣传部长景中宪说:“你是本次第一个到井下采访的记者。”

    终于,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以及各方努力团结下,经过惊心动魄的四天五夜的鏖战,12名矿工被困井下109小时后全部生还,创造了我国煤矿抢险救灾史上的奇迹!

    矿工脱险后,屈金星深入到病房采访了12个矿工和其家属,他还采访了所有抢险队员。带着沉甸甸的一尺厚的采访素材,他赶赴北京。

    在时任中国矿业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家华的悉心指导下,屈金星、冯新林等呕心沥血写出了3万字的报告文学《生死大营救》。《中国矿业报》以四个整版刊发。此文一经发表便引起巨大的轰动,郑煤集团组织集体学习这篇文章时,会场泣不成声。旋即,此文被国家有关部门报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

    一篇篇有分量有见解有影响的报道使他从一个普通记者成长为首席记者、社长助理。厚重的两本百万字的新闻专著《永远的黄河》《丰碑·脊梁》是他记者生涯的最深刻的纪念和回忆。他的部分作品入选大学新闻系教材。

    创作《小浪底赋》   讴歌母亲河

    2011年正值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20周年,水利部拟立赋碑于小浪底坝顶,以纪念此盛事。此前,许多辞赋家应邀创作均不成功,12米长的巨石空空立在坝顶整整两年。

    屈金星和他的团队柳国庆、于洪英、张艳丽等赶赴小浪底接受了挑战,对方闻知屈金星是学采矿的,很怀疑是否能胜任此项工作。屈金星当即夸下“海口”:“我们这个团队要用自然和文化的双重眼光、人类和中国的双重视野,解读小浪底。”

    创作无疑是艰辛的。几个月来,他和青年女辞赋家张艳丽采访了小浪底附近及郑汴洛济四市。他们阅读水利、文史等资料数百本,走访专家近百人,在北京、郑州、洛阳召开座谈会三次。

    创作后,他说,创作的痛苦是打碎自己思维的天灵盖后,哲思的突围;创作的煎熬是耗竭自己的全部才华后,诗意的血崩。他们站在地球演化、板块碰撞、大河生成的大背景下,力求站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高度,来解读黄河,解读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中国辞赋研究泰斗龚克昌教授评价道,这篇赋作将河运与国运、治河之道与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笔力遒劲,思想丰厚,意蕴深邃,可称佳作!“河运实国运也,治河犹治国也。河道亦国道也,国道若天道耶?”是点睛之笔,堪称佳句。

    经过半年的艰辛创作,41次的修改,12米《小浪底赋》巨碑终于于2011年秋立于黄河小浪底大坝。水利部部长陈雷、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等领导为赋碑揭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时也高度评价了《小浪底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报道了此赋。《小浪底赋》碑已经成为小浪底风景区一个景点。

    此外,他主笔的《安阳新城赋》《中国潞安赋》《雄鹰赋》等赋作由著名书法家柳国庆书写,分别立碑于安阳高铁东站、太行山麓、湘江之滨。

    他还发起、策划了中国诗歌春晚,邀请余光中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举办端午诗会,策划首个国际诗歌邮轮。但是,无论做什么,他都忘不了自己是河南人,是驻马店人。他把故乡西平的棠溪宝剑推荐上2016年中国诗歌春晚,让诗歌和宝剑的光芒交相辉映。

    他说,他永远以自己是一个河南人而自豪,他最好的作品是献给故乡的。他在《为河南喝彩》中这样写道:“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河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为河南喝彩就是为中国喝彩!为河南喝彩就是为中华民族喝彩!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