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国文学 > 诺贝尔奖 >

屠呦呦人物争议:荣誉归集体还是个人?

时间:2015-10-06 00:43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被称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但多年来关于这位科学家的争议从未间断。 三无科学家:多次落选院士 屠呦呦,今年85岁,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被称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但多年来关于这位科学家的争议从未间断。

三无科学家:多次落选院士

屠呦呦,今年85岁,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越战时期接到“中草药抗疟”研发任务

大学毕业,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坐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有多重要?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指示下,“523项目”计划启动。

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其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获得了抗疟效果较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后来,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成功。

青蒿素有什么用?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

疟疾是由疟原虫造成的,经蚊叮咬或血液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俗称打摆子。每年全球患者在3亿~5亿之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在1百万~3百万之间,其中大部分为儿童。疟疾可引起贫血、脾肿大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

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青蒿素为“中国神药”。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如此评价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特殊时期新发现成集体财富

在文革那样的特殊时期,不需要个人署名的论文,新的发现迅速变成了集体的财富。1972年3月8日,在南京一次会议上,以“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为题,屠呦呦汇报了自己在青蒿上的发现。很快,云南和山东等数个研究小组借鉴了她的方法,对青蒿进行研究。在此后的临床应用中,也有多人做出了贡献。

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地说:北京中药所。

屠呦呦的争议:荣誉是集体还是个人的?

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开启了争议:“不能把团队的成果归于一个人”;“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但是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杯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2009年,屠呦呦出版了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但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马上有人撰文批评她: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这正是反对方的主要理由——他们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的研究组在523中的作用,夸大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

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称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

屠呦呦曾对媒体表示,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是根据事实写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早在拉斯克奖颁发之前就高度评价过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他提到:“我们作为无争议方试图和屠呦呦交流也有一定困难,不理解她把中医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时间收藏在自己家,不愿给我们看。” 但查过一些相关的非公开资料后,他还是得出结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

全球最大的、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的葛兰素史克(GSK)曾经的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鲁白说“屠呦呦创造了用乙醚来制取青蒿素的方法,这是最原创最重要的发现,后来对青蒿的研究贡献也很多,但都是‘锦上添花’。”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科学新闻》等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