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游记 > 风土人情 >

鹿邑,有一座有故事的清代砖拱桥

时间:2017-09-11 12:52来源:原创 作者:杨东志 点击:
鹿邑,有一座有故事的清代砖拱桥 ●杨东志 古城鹿邑东北八里,有一个叫完楼的村子。完楼村东头有一条小河,叫完家沟。河上有一座不大的砖拱桥,因为这座桥建在完家沟河上,又坐落于完楼村,故而名曰完桥,当地人俗称龙腰桥。 龙腰桥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桥长
鹿邑,有一座有故事的清代砖拱桥

●杨东志


    古城鹿邑东北八里,有一个叫完楼的村子。完楼村东头有一条小河,叫“完家沟”。河上有一座不大的砖拱桥,因为这座桥建在完家沟河上,又坐落于完楼村,故而名曰“完桥”,当地人俗称“龙腰桥”。
龙腰桥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桥长大约十米,宽六米左右,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乃清一色的青砖叠砌,石灰喂缝。桥的四角下面,有四个长短粗细毫无二致的青石柱形桥础,宛若当地农家打麦场上所用的石磙,且有攀枝莲雕花。

    龙腰桥虽然体积不大,但却名闻遐迩。其中原委,就是它本身有着一个可笑而又可叹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完家沟是一条人工河,开挖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春天,竣工于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冬季,历时六年。完家沟河北起完老家自然村村北,宽约两丈八尺,南北总长十一华里,直入涡河。虽然完家沟河不宽也不长,但却为附近十几个村庄涝时排水泄洪、旱时抗旱救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朝种暮获,乌飞兔走;风雨沧桑,星转斗移。直至清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的二百七十多年,完家沟一直是蓄泄自如,静静流淌。 

    清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茅崧林出任鹿邑知县。 

    茅崧林(生卒年月不详),原名昌林,字寿泉,清代时期江苏丹徒县人,籍贯顺天大兴(即今北京市),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就任鹿邑知县,二年之后,“丁母忧去官”,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复任此职。他前后两次在鹿邑任职,计时九年。期间,他“恪尽职守,法度严整,打击土豪,体恤百姓,颇有政绩”。因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茅官”。后来的《鹿邑县志》曾记曰:“戎马在郊,弦歌不辍,人文蔚起,称盛一时。县人至今思之。”鹿邑人对茅崧林感恩戴德,为其树立碑石,以示纪念缅怀。乾隆朝以后,得祀“名宦”者,仅茅崧林一人而已。 

    鹿邑地处黄河下游,当时水患较大,尤其是县南之境域,更是地势低洼,每值霪雨,便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苦。为了治理水患,茅崧林亲自下乡勘察地形,听取民众意见,决定废弃低洼之地,疏浚附近沟渠三十五条,并蓄水成湖,同时开挖大沟接淝河。自此,境内积水“得由亳入涡而达于淮河”,千里通流。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涡水决堤而水浸鹿邑县城。大水退后,茅崧林及时借用民力,抢修涡河堤防,按人头付给工食。为造福于民,茅崧林还沿河修筑长堤防护。 

    茅崧林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精通风水玄学。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秋,他在修复涡河堤防之后,又到城北勘察地形,意欲兴修水利。当他带领随行人等走到完老家自然村一带时,看见一条小河由北而南,蜿蜒而过。于是,他便下轿询问。随行人中有知情者,遂上前回复道:“这是完家沟。”“王家沟?”当时,因为异地为官,加之赴任时间不长,所以尚有语言“障碍”,故而茅崧林把这个“完”字听成“王”字。“不,不是‘王’,是‘完’,就是‘完颜’……金代皇族后裔。他们有一支定居在咱们鹿邑。这附近的完老家、完楼、完天齐庙……好几个村子大多都是完颜家族之人。”“噢……完颜……完颜……”对于学识渊博的茅崧林来说,对金朝历史自然了如指掌。故而,接下来他便对住在这里的完颜家族产生了“兴趣”。当下,只见茅崧林不言不语,若有所思,漫步于完家沟的堤上,一边走,一边四处瞭望。突然,他眉头一皱。暗暗想道:“这完家沟……可是非同小可啊。”

    茅崧林站在完家沟的堤口,苦思冥想了一会,继而对已经赶过来的随行人员说道:“让人把这条河沟详细地丈量一下,在它的中段稍南,再开一条东西河。”随行人员遵嘱而记。接着,他又跨上青纱轿,沿河堤向南而行。至完楼村西北隅,茅崧林又命停下轿子,他站到河堤上,前后左右地仔细打量了一番,走到离河堤不远的地方,发现一口十分考究的吃水井——雕花井圈,雕刻有攀枝莲;四面青砖铺地,古色古香;周围植有六棵柏树,枝繁叶茂。随行人员这时又告诉茅崧林:“在完家沟河彼岸对称的地方,还有一口一模一样的井。”茅崧林又是一阵若有所思。“就在这口井的南面,开挖一条东西方向的小河”。随行人员又是遵嘱而记之。不久,这条纵穿完家沟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小河就动工开挖。 

    当初,知县茅崧林前往勘察地形水势之时,主簿葛兆堂也一直陪同在侧。他对茅崧林指定在完家沟中段开挖东西河之事,尚无什么异议;然而对开凿水井,却是大惑不解。故而,葛兆堂在陪同茅崧林验收这个河道治理工程时,见周边无人,就趁机谦恭地请教知县茅崧林道:“茅大人,这开河泄涝,可谓天经地义;然您还命把河道开凿在这口水井的南面,这就让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了。愿闻其详。”茅崧林朝葛兆堂诡谲地微微一笑:“真想明白?”葛兆堂答:“洗耳恭听。”于是,茅崧林便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完颜家族乃是昔日之皇族,历来都是人才辈出。我观其完家沟,宛如一条巨龙,且见这里仍有祥云盘绕,瑞气蒸腾。而那口水井,就是‘龙’的眼睛。如今,我在这水井南面开挖东西河,意即在‘龙眼’这个地方把‘龙头’切断。可以说这是‘一箭双雕’——即利于排水灌溉,又斩断了它的‘龙腰’。这样一来,我就把完颜家族的‘龙脉’给割断了,风水也就给破坏了。我这样一说,你就应该明白了吧?”葛兆堂心头不由一震,继而回答:“明白了。明白了。大人真是学富五车,无所不及、无所不通啊。佩服。佩服。” 

    后来,茅崧林的这番话不知道为什么被传了出来,而且越传越广,几年后便传入了民间。因为这条东西河是为了斩断“龙腰”,所以人们就把与这条东西河交叉的一段完家沟称之为“老龙腰”;而当地村民为了方便生产生活而架在完家沟这段河上的一座砖拱桥,也被叫做“龙腰桥”。又因为这口水井是“龙眼”之所在,故而人们就又把这口井叫做“龙眼井”(“龙眼井”现位于今涡北镇五门行政村完楼村东北隅)。

    许是鹿邑乃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又是著名理学家、数学家、睡仙陈抟(道教称之为“陈抟老祖”)的生地的缘故吧,当地人的文物意识都很强,所以直到现在,“完家沟”流水潺潺,“老龙腰”碧波荡漾,“龙腰桥”古色古香,“龙眼井”饱经沧桑。历时经久,依然存在,并完好如初。
(责任编辑:王文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