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散文原创 >

守望美丽家园

时间:2017-08-22 01:29来源:未知 作者:庄伟杰 点击:
作者简介 庄伟杰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闽南人,笔名庄烨、诗烨、方捷、怪圣等,自号泉石堂。旅澳诗人作家、新锐批评家、书法艺术家、文学博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从师谢冕、孙绍振、陈思和、刘登

作者简介

    庄伟杰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闽南人,笔名庄烨、诗烨、方捷、怪圣等,自号泉石堂。旅澳诗人作家、新锐批评家、书法艺术家、文学博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从师谢冕、孙绍振、陈思和、刘登翰、王维燊等名师。

 

    1989年底赴澳洲留学并定居悉尼市。在中国和澳洲先后与人创办并主编过《南风》诗刊、《名城诗报》和《满江红》杂志、《唐人商报》等,工诗文善书画,有大量文学作品、评论文章和书法对联发表于海内外200多家报刊杂志,曾获中国第13届“冰心奖”理论贡献奖、第三届“龙文化金奖”论著奖、中国诗人25周年优秀诗评家奖、2004-2005年度全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征文一等奖、首届三星堆华文散文诗大赛一等奖、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批评奖等数十种文学艺术奖,并入选《华人画家书法家诗人作品联展大奖典藏集》《新世纪好诗选》《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2001中国最佳诗歌》、年度《中国新诗排行榜》、2002至2016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百年经典:青少年美文阅读《散文诗精读》《21世纪散文诗排行榜》《中国散文诗90年》《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散文诗精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2016中国年度随笔》等200多种版本,有诗作编入《海外华文文学读本·诗歌卷》等三种大学教材。1998年春在悉尼举办过个人书法艺术展引起强烈反响,书法为中、澳、韩、美及台港等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和政府机构所收藏。出席过首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第四届中国诗歌节、2009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海外华文作家访华团、首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首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经常应邀参加海内外国际性大型书法展、笔会和重要学术会议,素有“南方抒情诗人”、“闽南书怪”之称。

 

    “海归”回国后,历任华侨大学文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海外华文文学理论与批评方向带头人,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语言与文化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校外评阅专家,同时担任中国当代诗歌奖、中国青年诗人奖等国内外十多个诗歌文学奖及征文大赛评委。曾任目前中国文坛奖金最高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30名推荐评委之一,身兼国际华文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澳洲华文诗人笔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澳中文化基金会荣誉主席、澳洲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顾问等职务。

 

    至今出版的专著有新诗集、评论集、散文集、散文诗集、书法集等17部,主编各种著作70多部。除继续从事文艺创作外,已在海内外各种报刊发表350多篇文艺评论和学术论文,主持过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多项,研究方向为华文文学、当代诗歌和文化艺术等。有许多见解和论点常常被相关的文章和著作所引用,至今海内外已有80多位著名学者或同行撰文给予中肯评价,《海外华文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大学教材)《海外华文报业研究》《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辞典》等有评介和辞条,《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中国诗人》《当代文坛》《名家名作》《艺术广角》《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华文文学》《华文百花》《澳洲新报》及中澳多家电视台、电台等海内外数十种传媒和学术刊物时有访谈、报道和专题评论。诗学论著《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辨》及参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已列入某些高校中文系教材和选修课程。

    年复一年,故土像流逝的梦;孤独的身影,拉长了漂泊的路。而今,一颗依然清绿的心,总是朝着故乡扬起的风向。于是,渴望一个怀抱,像容器一样,能收藏自己的辛酸苦辣,爱恨冷暖。

 

    寄居异域,俨若一粒流散的种子,被鸟儿们衔起,一路打转在狂草般的风雨中。置身于特定的境遇中,既不能挽住亲朋好友的笑容,也无从喊出他们熟稔的名字。从来没有感觉到敞开的心空,竟然如此空濛浩茫。多年的辗转离散,故乡似已成为他乡,落满尘埃的日子,连同多种杂质正慢慢地把自己改造。唯有与母语相遇时洞开的语词花朵,方能安顿自己疲惫的灵魂。于是学会在文字中重新构建自己的乐园,让记忆中的文化原乡,生动而鲜活于春花秋月里。

 

    尚未跨出国门之前,从没有想到能在非母语的国度,调动母语的诗性智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搬运文字的平仄弹奏内心不息的涛声。有时走进书法的奇妙空间,有时进入篆刻的幽深寂静,有时欣赏国画的华滋浑厚,尽力从中去找寻自己的文化原乡。因为梦想,总想用匍匐的身体,去填补被时光撞击的黑洞。于是,伴随季节的轮回流转,我常常梦见自己飞翔在文字组合的世界里,如一只蜜蜂,不停地采撷语词的芬芳,酿造内心的甜蜜,用以释放浪迹多年后越积越厚的原乡情结,作为自己远离家国之后依旧留存的一个完整的人生连续。即便置身于边缘地带,依然坚信人世间潜藏着很多美好的事情,能守护于此,能相遇于此,乃是一种因缘际遇。它像一个毛茸茸的梦,让我感觉到在异质土壤上又多活了一次。因为遭遇于这样的“梦乡”,如同相遇于文化原乡,自己的灵魂仿佛游弋于春风化雨里。有诗为证:

 

    心事浩茫于天地之间/与不事喧嚣的时间对话/无意间堕入一种黑洞/在世界尽头  梳理思想/那紫色的伤痕/展开一片深远的景观

 

    生命,在寻求平衡∕岁月,在期待回声

 

    就这样,义无返顾地行走在精神文化铺开的大道上,伴随着远行的跫音,律动书法的点线,领略国画的写意,栖息在母语中。总有一种梦,运载着想象,幻化成心灵物语,在时空里留下印痕。试问,还有什么能让自己漂泊的生涯显得如此格外动情呢?

 

    然而,现实并非想象般美好。当我沦陷于流散生涯带来的无尽思考和难言之隐,常常无法按照自己的心灵指向清晰地呈现出来,也难以用诗性语言表达出来。譬如,飞鸟的弧线,总是飘忽不定,令人难以用语言加以精妙地传达。还有,当蔚蓝的天空,蓝得特别醉人,却不知如何移植在纸面上。这仅仅是技法的问题吗?显然不是。也许,是难溶于自然怀抱的缘由。况且,自己毕竟不是一只真实的飞鸟,也不是蓝天。对我而言,只能趋于接近,只能深刻领会它们的单纯,尽量放大心中那份美好,那种向往。我一直固守着一种信念,无论漂泊的孤旅有多么漫长,生命中总有一种难以抵御的精神,那就是母语生发的温暖和力量。因为,通向语言的途中,实际上就是走在通向美丽家园的路上。好比在无人的夜晚或无声的夜里,有一盏灯始终静静笼罩着周身,哪怕没有谁会在意这盏灯的明灭。但正是母语点亮的灯盏,为自己照亮前程。那一盏光焰,或许是微弱的,从此却变成了漫无际涯的暗夜里的一簇火焰,涅槃在时间的深处,摇曳生辉。

 

    同样的生命,有着不同的际遇和不同的展开方式。对于一个在羁旅途中长年跋涉的流浪者,无异于一棵树,从一个空间移植到另一个空间,难以回避的是命定中的安排。而孤独和漂泊,成了在劫难逃的宿命。这种经历让我发觉,文化原乡所覆盖的不只是那种原始状态的乡野田园,也非是天人合一的某种景观,或许它包含着这些又不只是这些元素,进而成为一个具体而真实的象征。于是,当心中的诉求和灵魂的呓语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我再次陷入母语的温暖怀抱中,透过汉语言文字散发出琥珀色的光芒,一串串灵性的水珠纷纷在沉思的枝条上滑落。

 

    这就是属于自己最理想的节目,也是孤旅生涯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那是个体生命与文化原乡的奇妙相遇。有诗为证:

 

    注定与生俱来就是远行者/以河流的方式穿越所有障碍/这是一种汹涌成美丽的过程/但家的定点却像水中浮萍/随风摇曳  无从落地生根

 

    一对跋涉的脚印烙上风尘/额头刻满汉字  四海为家

 

    母语之美,尤其是那种母性般流转的灵动之美,是我的至爱。热爱母语,就像爱着母亲,爱着自己的文化原乡。是爱,锁住了美;是爱,将美凝成了笔下流动的文字。

 

    诚然,在芸芸众生中,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票子车子房子,即便是多数搞文学艺术的人,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和沉醉于探索自己(人类)的内心世界,因为现实和功利使他们无暇顾及到自身的精神问题,浮躁和虚假正在不断滋生。对此,我无话可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王尔德说:爱比恨美。因为爱,山川有了灵气,天地有了神光,黑暗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荒漠中可以涌出甘美清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对我而言,学会用本心去体味、去热爱母语之美,并以此营造属于自己的另一个“文化故乡”,构成了我的写作生活方式。尽管这种生活方式是艰难的,甚至是寂寞的,好比一种生长很缓慢的植物,随时可能经受风雨的侵蚀,陷入到巨大的苦痛之中,但从悲怆中却能生长出特殊的精神气质,不断牵引自己向着美善的方向奔走。记得有位同在天涯的作家说过:写作,其实就是返回故乡。我颇有同感。因此,每完成一篇(首)诗文,就像完成了一次神圣的返乡之旅。文化的博大、原乡的情结和母语之美,给予我的愉悦是文字所难以表白的。若言前世有缘,相遇文化原乡就是一种约定,这个约定让我和故乡紧密相连,从血脉到骨肉。

 

    喜欢写作,已然形成一种习惯。也许是天性对文字特别敏感,且对母语之美有着特别的爱。那么这美这爱是啥模样呢?爱美者本身是不自知的,甚至无须说出理由,只是因爱而爱着,或为美而爱着。安徒生有篇《好邻居》,讲玫瑰花与麻雀的故事。那麻雀是实用而又挑剔的家伙,事事不满意,只顾唧唧喳喳地对万事万物评头论足。玫瑰花呢,整天则傻里傻气看什么都是好的,连麻雀的叽歪也觉得挺热闹啦,玫瑰花还天天开着鲜艳的花,只想能亲一亲好阳光、好流水,吸吮好空气,其最大的愿望无非是:“能生活着,能开花,能见到老朋友,每天都能看到高高兴兴的面孔。每天过日子都像是大节日一样,多么幸福呀!”

 

    一个写作者若能像玫瑰花一样拥有这种“傻里傻气”的姿态,行走于天地之间,开放五官,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母语构筑的家园,且行且吟,驱使心灵不断回望那片文化原乡,的确是一种幸福。有诗为证:

 

    岁月、诗歌和酒∕还有枕边的花朵/陪同我离乡背井的创伤/浪迹天涯

 

    我张开迷茫的双眼/皓首凝望着一片蔚蓝/盎然的幸福仿佛自天际/传来  欢声笑语

 

    一个文字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心理过程,就是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它融注着先人的思想、文化、习俗等诸多元素。可以说,一个文字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文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汉字就是诞生于故乡的日月星辰、山水草木之间的文化符号,一笔一画都是有灵有性的。因此,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气息和心灵信息,比我们笔下的线条或颜色更诱人更丰富。这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书法是为文之余的事情,理解古人书法的产生过程,那一定是在写作之余,觉得尚可再发泄情感时,信手拿起毛笔,龙飞凤舞一番,使感情用另一种语言形式固定下来。这恰恰是我们理解古人的书法为何都是文字与书写俱佳的原因,可能也是现在台港和海外华人为何依旧喜欢用繁体字书写的缘由。诚如一位诗人在题为《繁体与简体》诗作中所表达的:“繁体适合返乡,简体更适合遗忘∕繁体葬着我们祖先,简体已被酒宴埋葬∕繁体像江山,连细小的灰尘也要收集∕简体像书包,不愿收留课本以外的东西”。这种透过母语文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微妙变化,表明了文字这种所谓工具性的东西,其实蕴含着别样的情趣,令人对文化原乡生发出无尽的回味和联想,仿佛进入到母语呈现的世界里九转回肠了。

 

    钟情且酷爱文字,是因为文字是美丽的,文字里有文化,文字中有魔力,文字能激发出生命能量,而非仅仅是简单累积在一起的文本,更不是文物。面对着祖先凝聚着心血灵智流传下来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字,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当代人笔下的文字表达,常常令人禁不住嘘叹不已。譬如当下的一些诗作,无论新体诗或旧体诗,往往暴露出文字意境的贫乏,或者文字功底的肤浅。其实,文字在我们面前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当我们举笔书写完成了文字的表达时,就能多一份虔诚,也多一份感悟。就说以毛笔挥写的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书写者心灵的外化,又得扎入深厚的文字土壤中。俨若一个美人的形成过程,靠几年的“速成”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人工整容或打造同样乏善可陈,而是必须从源头起就开始修炼。

 

    循着时光的河流,我执意去远行抑或流浪。走在渐行渐远的路上,一旦相遇文化原乡,其实就是在寻找祖先留存的文脉和延续的香火。我庆幸自己能与母语与文字结缘。当我把漂流异域时律动抒写的文字变成集结的文本样态时,反而深感羞涩与不安。因为面对母语之美,面对文字的魅力,我所能理解和呈现的毕竟相当有限。想继续写作,还得使出更大的气力,方能在亦步亦趋中臻达理想境界的新天地。无论是驾驭文字还是挥毫泼墨,都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大道似水,自然而然。文字因美丽而温暖我们的心,诗文也好,翰墨也罢,都因文字的美丽而承载文人的风雅。这同样需要自己对文字满怀一种血浓于水般的特殊情感,才能涵养出一种盎然勃发的生命精神和诗性智慧。董桥先生说:文字是肉做的。其实只说对一小半。准确地说:文字应是血肉做的,还要见风骨现精神。当然,诗文翰墨,多为想象的产物。但这种想象应该通过对文字的格外动情和理解抵达,而且最终都要落脚到文字上。

 

    相遇文化原乡,每个人都在摸索着属于自己独特方式的回家之路,尽管有时迷茫,有时会误入歧途,有时可能陷入绝境,尤其是置身异域。然而,作为一个萍踪浪迹的游子,热爱母语,敬畏文字,其实就是坚守自己美丽的家园,从遥远的过去,经过今天,径直通往未来。有诗为证:

 

    人生的沧桑  使内在的∕风景  更加辽远幽深

 

    我寻找着  企冀复活所有的美/我想寻找屈原的五月舟/我想复活荷马的七琴弦/去确认属于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著作书目:

 

新诗集  

《神圣的悲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从家园来到家园去》(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精神放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东方之光——现代藏题实验诗集》(国际华文出版社,2004年版)

《庄伟杰短诗选》(中英对照。银河出版社,2011年版)

《远行或归来》(海峡书局,2017年版)

《独语与参悟》(即将出版)

《回眸青春——出国前诗作选集》(即将出版)

《母爱如灯》(诗文合集。即将出版)

 

评论集      

《缪斯的别墅》(诗论集。国际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智性的舞蹈——华文文学、当代诗歌、文化现象探究》(文艺论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文心与诗学》(诗学文论。国际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

《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辨》(与杨匡汉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流动的边缘——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图景与阐释》(文学论著。昆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墨海艺林漫步——书画艺术评论综录》(艺术论著。国际华文出版社,2014年版)

《寻梦与镜像——多元语境中澳洲华文文学当代性解说》(博士论文。2003年打印本)

《华文文学关键词研究》(博士后论著。2008年打印本)

《跨文化诗学建构》(文学论著。即将出版)

《边缘的声音——海外新移民作家个案批评》(作家论著。即将出版)

《边缘文化与生态视野——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传媒》(文化论著。即将出版)

 

散文诗集   

《别致的世界》(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版)          

《岁月的馈赠》(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交错的跫音》(即将出版)

 

散文集   

《梦里梦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边缘人类》(即将出版)

《品茶悟道》(茶文化专著。即将出版)

 

书法集

《庄伟杰书法欣赏与书艺文集》(澳洲满江红出版公司,1998年版)

 

参编著作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撰写其中两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主编著作  

《澳洲华文文学丛书》5部:《大洋洲鸥缘》《与袋鼠搏击》《渴望绿色》

《男儿远行》《人生廊桥梦几多》(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华文诗星书系》(30多部。国际华文出版社)

《澳洲华文文学方阵》(10多部。国际华文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复旦中文博士后文丛》(6部。国际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世纪献礼》(诗歌集。国际华文出版社、澳洲满江红出版公司,2000年版)

《新生代诗人100家》(新诗集。国际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责任编辑:晨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河滩上水云间》

    《黄河滩上水云间》 (一)谈虎色变的黄河水 肚子一阵比一阵地疼,门前的水一会儿比一...

  • 长城不该忘却的女人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段城垣,她是屹立于华夏大地上的英雄碑。 不到长城非好汉...

  • 鼓浪屿——泊在浪花上的仙境

    水蓝的天,如琴的海,五彩斑斓的别墅,婆娑千年的树影,自然成趣的礁石,柔柔软软的沙...

  • “墨城”无处不飞花

    墨城无处不飞花 作者:曉 岗 四月枫红为何由?缘是澳洲节气秀。红叶无须误春色,赏罢丹...

  • 少年游

    少年游 那年暑假,我一个人背起简单的行囊去了内蒙古。 还没去的时候,我在想该带些什...

  • 心情的疼痛与忧伤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青春岁月,而留守的那些青少年们抑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表达,一个...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