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小说研究 >

鲁迅谈读书写作: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时间:2016-05-16 19:07来源:未知 作者:鲁迅 点击:
作家档案: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

    作家档案: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鲁迅谈读书写作

 

  鲁迅把读书分成“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他说,所谓“职业的读书”就是为了饭碗或者将来的生计而读书,譬如学生为了升学,教师为了讲课,都不得不读一些自己未必喜欢的书,所以有时读得很勉强,甚至读得很痛苦。而“嗜好的读书”,则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这样的读书,在自己面前展现出一个“永远变化无穷”的世界,所以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乃至手不释卷。显然,鲁迅是钟情于后一种读书的,但他也并不否定前一种读书的必要性,只是提出,“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我想,现在的教育改革,也就是希望如此吧?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把学生“职业读书”的负担弄得越来越重,致使有些学生讨厌书,害怕书,个别人甚至在毕业时将课本付之一炬,似乎在宣告从此与书“拜拜”,这就是教育的大失败了。

 

  所以鲁迅先生建议:“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还进一步指出:“我们自幼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以上要点,在鲁迅的《读书杂谈》(见《鲁迅全集》第三卷)中有比较详细的阐述,是鲁迅先生1927年在广州知用中学的讲演,是专门对中学生讲的,同学们不妨找来细读。

 

  关于写作,鲁迅谈得更多。首先是关于写作的目的,鲁迅认为“总根是爱”,是“抒写自己的心”(《小杂感》)。早在写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中,他就指出:“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就鲁迅而言,他最强烈的心声就是对祖国的爱。1903年,鲁迅作《自题小像》诗赠许寿棠,第一句就是“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指他的心,“神矢”就是小爱神的箭,因为无论如何也无法逃避这份挚爱,所以决心“我以我血荐轩辕”,要把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奉献给祖国。而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磐”,人民还在“铁屋子”里“昏睡”不醒,所以鲁迅深感“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呐喊》自序)。这也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根源。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恨之切,所以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要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坚韧的战斗。

 

    谈到自己的杂文,鲁迅说:“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柔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投诉无门的一个。”(《我还不能带住》)谈到自己的小说,他又说:“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现在,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时过境迁,有人竟也以为鲁迅就是会“骂”,是一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如果我们多读一些鲁迅的作品,多看一些《鲁迅全集》中的有关注释,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再多看一些他的日记和书信,这种误解应该就会消除。总之,我们既要看到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又要看到他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才是一个真实全面的鲁迅。

 

   关于怎么写,鲁迅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他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告诫我们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在《作文秘诀》一文中告诉我们要用“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法。而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他又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将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与“未定稿本”两相对照的“比较学习法”。

 

  其实,鲁迅全部的作品都在示范着怎样读书和写作,只要我们能去认真地读懂,就一定能得到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