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外国研究 >

谈俄罗斯解散作家协会

时间:2016-09-01 11:06来源:北京杂文 作者:王童 点击:
谈俄罗斯解散作家协会 王童 1991年,叶利钦宣布解散苏联官方作协,变成民间组织,不给经费。此举引起原苏联作协8000多名作家联名上书,他们表示愿意为新政府建立新时期文学,不然将静坐绝食抗议。叶利钦回复:政府除了需要人民监督之外,不需要任何文学云云
谈俄罗斯解散作家协会

王童

    1991年,叶利钦宣布解散苏联官方作协,变成民间组织,不给经费。此举引起原苏联作协8000多名作家联名上书,他们表示愿意为新政府建立新时期文学,不然将静坐绝食抗议。叶利钦回复:政府除了需要人民监督之外,不需要任何文学云云。许多反体制化的人非常热衷谈论这事,但我要说,这恰说明建筑师出身的叶利钦不懂文学,他是个导致苏联解体的政治家,却对文学是个门外汉。因俄罗斯文学从爱伦堡小说《解冻》时,早就开始走向了人性化创作。而且就是在所谓小丑式官方文学专制化时期,亦有肖洛霍夫,蒲宁,帕斯纳尔捷克、索尔仁尼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尽管后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蒲宁远走巴黎,帕斯纳尔捷被开除出作家协会后,赫鲁晓夫又为其平了反,惩治了整他的人,索尔仁尼琴去国又返。但作家自身的创作仍获得了世界的认可。那时期的电影《第四十一个》《士兵之歌》与《一个人的遭遇》等也都‘是令人交口称赞的佳作,后续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驯火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大批文艺作品有口皆碑。这里没有吹牛,没有喊口号,没有歌功颂德,而是按照艺术规律进行人物命运喜怒哀乐,真善美的创作。如果说惟一的错误,就是这些作品来源于俄罗斯,产生于苏联。而苏联是一个历史产物,当它以国家形态存在时,没人会突破现状,换一段历史的。无论在沙皇时代,在苏联时期,尽管政治气氛多么严酷,托尔斯泰与妥斯妥耶夫也还要写作,《战争与和平》与《罪与罚》亦流芳百世。苏联时期,马雅可夫斯基与上述提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位,都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上届获诺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维奇也带有那个年代的痕迹。这同他们个人命运的乖骞蹉跎有一种对照。由此我常想,或许正是在政治钳制或紧或松的状态中,作家的反弹与反抗才能在夹缝中求生的境遇里创造出绝地反思的惊世之作。当然,对作家的戕害是必须要抨击的。

    苏联解体了,许多人拍手叫好,政体上我们不去论是非,单就文学来说,管制没有了,可现今的俄罗斯产生出了什么力作了吗?可曾有另一部《日瓦戈医生》与《静静的顿河》。说到文学土壤,在大动荡大变革大分裂中,那么多的悲欢离合,那么深的民族裂痕,那么浓的人格分裂,人性扭曲,酸甜苦辣,悖伦悖义,为何产生不了力透纸背,令人震聋发聩的《复活》与《死屋手记》呢?

    许多人还喜欢谈论退出作协,解散作协一类的话题,似乎一如此,文艺 就大繁荣,作家就如雨后春笋层出,精品就会节节生长。其实,中国作家协会只是个松散的组织,作家也不必早请示,晚汇报。经过前车之鉴,现作家作品直接受作家协会干涉批评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作协官员也只是些组织管理的公务员,身为会员的作家个人写作听命他们了吗?身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莫言,获诺奖的作品也是按其创作方针写作了吗?但他也当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提案缩短学制。作家协会妨碍他了吗?

    因而,我要说,写文说义是个人的事,创作也是思想的沉淀,不要总拿体制当借口,所谓管制也不在作协这一层面,因而这不是必由之路,解散与否根本不是事物的本质。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