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精华 > 神州记事 >

我们村里的几座庙

时间:2015-08-22 11:14来源: 作者:运河散人 点击:
我们村里的几座庙 李冬 记得那是在全国解放之初,,我们村里有四座庙。街中心的叫三官庙,街东口的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靠河边的庵庙。 三官庙,是最热闹的,那时,谁家老人过世了,办丧事时,事主全家,都要哭哭啼啼的到这庙里烧制。因为有一队老道吹吹打打
我们村里的几座庙
 
李冬

    记得那是在全国解放之初,,我们村里有四座庙。街中心的叫“三官庙”,街东口的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靠河边的庵庙。

    三官庙,是最热闹的,那时,谁家老人过世了,办丧事时,事主全家,都要哭哭啼啼的到这庙里烧制。因为有一队老道吹吹打打,我就和村里的好多孩子在旁边看热闹。三官庙的院子不大,十几棵大叶杨占了一半的面积。三官庙的门也很小,人多,只能慢慢进去。老道们先走进去站在院子里吹打,烧纸的事主,烧完纸,还要那几张纸钱,往西耳房的一尊佛像身上贴,一开始贴不住,直到贴稳当了,法事就算完成了。这是三官庙最热闹的日子,一年总要有十几次吧。

    村里实行合作化之后,村里要盖队部,需要砖瓦,就有的干部提议,“借着破除迷信的名目,把这座三官庙扒了。”今日想来,干部们肯定有争论。因为扒庙的事拖延了大约有半年多。那时,村民的土地牲口,都入社了。家家的日子都很拮据,丧事也就都从简了。自然,村里谁家办丧事,也不再有人到三官庙这里来了。在没扒完的这半年里,我们也还到这里来玩。不知是谁,先把耳房的佛像推倒了,接着就有人扔砖头砸大殿里的三座高高的塑像。我看了很气愤,那时也并不是这的破除了迷信,而是看到那么雄伟高大的彩绘塑像被砸的七零八落心里就觉得可惜。知道三官庙别把成了一片瓦砾,在我们村,这一作香火不断的大庙,就再也没有了,至今,那个院落,那几棵大叶杨树,大电力的那少年尊塑像,仍然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中。 娘娘庙在我们村东口的高台上,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十里八八村的乡亲们都要到我们村里,过娘娘庙会。平日里,我家门口的大街上是很少有外村人来的,到庙会那天可就不得了了,赶庙会的人流,塞满了街道,比肩继踵,人头攒动,附近小这是哪个的商户和受益人也来了,尤以卖香火的,卖玩具的,卖小吃的居多。庙会门前,简直就像是一个欢乐地湖,村子里的高跷会、小车会、少林会,都在这里表演,赢得一阵阵叫好声。每年的娘娘庙会,凡凡就是我们村里的节日,吵嚷喧哗,恍如集市。走进庙里烧香的,多是中老年妇女,我随着奶奶上去过一次,记得娘娘的塑像很端庄,很美丽。塑像前,有一张烧香的桌子。进来的人,跪在垫子上,靶香点着,差劲香炉里,就开始到祷告了。我们村里的这个庙,在附近村里是最有名的,修的也最好,满钱的台阶有十八层。好高呀。

    这样热闹的庙会节日给我们村里的村民们,带来了拿得到快乐。可惜好景不长,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成立,不知是上级不让搞了,还是村民们魅力这个心思,总之是,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庙会了。几十年过去了,虽然社会进步了好多 ,家乡的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但那种欢乐和谐的场面,还是令我难忘的。

    老爷庙就在娘娘庙的北边。院子很大。里面种植着好多松树,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奇花异卉。我虽人只进去过一次,却给我留下长久的印象。老爷庙的月亮门平时很少开启。只因为里边的跨院李有一盘碾子,每个月能开启一两天。十岁那年,我唯一的一次踏进庙门,只看见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向跨院。小路两旁,松柏林立,遮天蔽日。树下的野花开的很鲜艳,一丛丛野草长的特别水灵。那时,院子里还有看庙的人,不让我们靠近大殿。我就只能在这个院子里转了一圈。当时我想,等我长大些,一定进来好好看看。没想到两年后,这座扑朔迷离的老爷庙就和娘娘庙一块被拆掉了,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两座庙的砖瓦木料用到了哪里?只记得在扒庙那天,我亲眼看见庙门两边的房子里,竟然有两匹马,那是雕塑的马,一匹是红色的,一匹是黄色的。民兵们把他打得粉碎,有色彩的泥胎散落地上。里面原来有一个木头架子。砸马的几个人,也把这木架子砸碎了!嘴里还骂着:“让你闲在这里,不去干活儿,今天砸你个稀巴烂!”这些往事,实在不堪回首呀。

    村南小河边,还有一座庵庙。可惜离家太远,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看,庵庙就被扒掉了。那年,扒了庵庙,建了学校。使得人心的。听说这座庙李早就没有了尼姑,也没有人管理,早就破败不堪了。用这块地方,建一个大殿学校,让村里的好多孩子,都能上学,谁不会赞成呀?我从二年级就在这座学校里上学,两年后,到外村上高小,教室就是庙里供奉神像的大殿,今天我想,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是用大庙作为学校的,而且都没有扒庙,为很么我们村一下子就都被扒掉了呢?或许有个别村干部没有文化,思想有过于激进吧?原因到底如何,我至今不得其解,也给我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呀!   

    那时,村里的庙堂,是最神圣的,也是最好的建筑。白墙灰瓦,巍峨高大。树木苍翠,塑像精美。钥匙留下这些遗迹,该有过好!也学将来,村里更富裕,重修这几座庙。我想,几时见得美轮美奂,也不会有那时的神采了。当时的村民,大概并不知道庙堂也是文化遗产。文化是不讷讷个隔断的呀!近日向来,也许真的悔之晚矣了!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运河散人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8-01 23:08 最后登录:2017-01-04 19:0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