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歌词创作 > 中外民歌 >

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9)——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们

时间:2017-08-29 23:57来源:未知 作者:刘恩惠 点击:
(9)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们 短歌行特约作者Pianosheep 在巴洛克大师系列计划中,维瓦尔蒂、亨德尔之后便是巴赫,无奈最近琐事缠身,始终无暇动笔续篇。恰好老朋友Pianosheep雪中送炭,给我寄来了这篇《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们》,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巴洛克时
(9)——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们 

短歌行特约作者 Pianosheep  


在巴洛克大师系列计划中,维瓦尔蒂、亨德尔之后便是巴赫,无奈最近琐事缠身,始终无暇动笔续篇。恰好老朋友Pianosheep“雪中送炭”,给我寄来了这篇《被遗忘的巴洛克作曲家们》,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巴洛克时期另外三位同样非常杰出,却因被更耀眼的光芒所掩盖,而被人们所遗忘的作曲家。所以我们的古典入门系列,在巴赫专题推出之前,特别增选了这篇好文章—— 

巴罗克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我们大多知道泰勒曼、巴赫、亨德尔、斯卡拉第、维瓦尔第等人。而且一直以来,我们把研究精力过多地放在了这些作曲家对后世音乐发展影响的多少。如果一个音乐爱好者一直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衡量的话,很容易把一些起到承上启下的人物和事件给遗漏掉。接下来我所说的几位人物就有着被人们遗忘的命运。 


阿尔比诺尼(THOMAS ALBINONI,1671-1750年)  

阿尔比诺尼是意大利作曲家。他与威尼斯的另一位作曲家维瓦尔弟是同时代的人。同维瓦尔弟、马尔切洛等人,被后人称为威尼斯乐派的先驱者。阿尔比诺尼的创作主要是歌剧,他一生有50多部歌剧,这些歌剧虽然在初期的喜剧发展上颇有贡献,但后来却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全部被世人遗忘。阿尔比诺尼以小提琴演奏见长,一般人都以为他是器乐作曲家,所以后世更多的把他称为小提琴作曲家。阿尔比诺尼一生创作的器乐曲超过100部,但生前印行的只有9部。 

阿尔比诺尼因一曲《柔板》而闻名于世。然而此曲并非他所作,而是出自20世纪一位评论兼音乐家贾佐托(Remo Giazotto)的手笔。假阿尔比诺尼之名, 实为贾佐托所作而广为流传的这首《柔板》乐曲明显地取材于阿尔比诺尼本人某首作品的片段。说到这首曲子,我倒是想到了前不久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上的一条消息: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三个组。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柔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新知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而最差的则是B组。这是一项背景音乐是否能改善学习能力的测试,从此看出,阿尔比诺尼的这首作品已经深入人心。又因为阿尔比诺尼的名字字母开头是A,这首作品因此被排在了古典入门小品全集的第一首,人们听了这首曲子很容易把古典音乐构想成包容着无数幻想的极乐世界。著名女高音——现在也是流行歌坛的重量级人物——沙拉.布莱曼演唱了一首根据阿尔比诺尼的这首“慢板”填词改编的《随时随地》(Anytime Anywhere),更给予乐曲一种新的诠释。这也让阿尔比诺尼虽然不被人了解,但是家喻户晓。 

不过,奇怪的是有很多听古典音乐的乐迷偏偏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在网站的工作中我切身体会到有些人谈起巴赫、亨德尔头头是道,而当我提出这位人物时,他们就显现出不削的态度。那么到底他有什么影响力呢? 

阿尔比诺尼作品的重要程度,其实不亚于维瓦尔弟。当年,巴赫也曾要求他的弟子认真研究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含有阿尔比诺尼的协奏曲风格。人们通常认为巴赫的协奏曲其中大多数原本是他在魏玛供职时(1708-1723)创作的,在这些年头中有几部重要的意大利协奏曲集面世,尤其重要的是阿尔比诺尼和维瓦尔第的作品,巴赫对他们知之甚详。事实上,巴赫对阿尔比诺尼的作品是非常钦羡的,以至他把一些阿尔比诺尼的作品改编成为羽管键琴独奏曲,这样无疑是为了摆脱乐队的拖累而独自演奏它们。 

阿尔比诺尼的乐器音乐深受巴赫赞赏,这些作品包括三重奏奏鸣曲op.4 & op.6、为一支双簧管而作的协奏曲op.7、为双簧管作的协奏曲以及一首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op.9。目前在西欧,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著名乐团重点的关注对象,唱片公司也开始发现这个生意契机。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  

帕赫贝尔是17世纪后期的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风格融会南北特色,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曾在维也纳、斯图加特任管风琴师。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 

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全名——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卡农(canon),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现在已是大众名曲,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顽固音型主题”一共出现28次,这样的安排听来一点都不感到腻。RCA甚至有一张CD就收容各式各样的器乐人声改编曲,一口气两百多次顽固低音听下来,竟然非常过瘾。我们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的这个作品形式其实已经不是帕尔贝尔的原作了,他是由著名巴洛克音乐学者也是亨德尔作品的开发和确定者Karl Franz 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的学生也是他的好朋友Max Seiffert所改编的,后者曾经同样也是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学者,并是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1562-1621)作品的研究者和版本确定者。 

其实,这首作品原本只是众多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后来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才广为人知。前阶段有一部非常受欢迎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巴洛克音乐,喜欢上了古典音乐。而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也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更让人们对于这部作品是刻骨铭心。 

今年是帕尔贝尔诞辰350周年,我们更有理由去追忆一些以前被我们忽略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说来说去只知道一首《卡农》,而对作曲者和其他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呢,他对巴洛克音乐以及他的后来者对音乐创作的发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我们大都知道巴赫在世时赢得了“管风琴之王”的盛名。实际上,今天被尊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在巴罗克后期的德国乐坛并不十分出名。巴赫确实是是空前绝后的管风琴大师。他幼年跟随哥哥学习管风琴,研习了中德学派的技法;后来又亲自拜访求教于斯韦林克(1562-1621,荷兰管风琴家,最早的管风琴大师,其创作宗教性较浓)的学生赖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师,深受北德学派影响;在魏玛任职时,又钻研过弗雷斯科巴尔迪(Girolamo Frescobaldi ,1583-1643)的管风琴曲集,可谓集北、中、南三家之大成者。早期巴赫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巴赫对巴赫进行了键盘乐器的最初训练,而他就是帕尔贝尔的学生,从而将帕赫贝尔的影响传给巴赫。这对巴赫后来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可以直接这么说:帕尔贝尔就是巴赫早期音乐创作的楷模。 


科雷利(Archangelo Corelli,1653-1713) 

科雷利是17世纪后期意大利主要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三重奏鸣曲奠基人,博罗尼亚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675年起在罗马一座小教堂中担任小提琴手,1690年起至逝世一直为奥托勃尼红衣主教服务。他创造了自己的小提琴演奏风格和大协奏曲形式,其小提琴奏鸣曲也成为典范,当时为所有小提琴家所崇尚、效仿。他指挥技术精湛,被认为是组合管弦乐队的先行者。科雷利传世作品不多,但影响较大。其学生杰米尼亚尼和洛卡台利也成为一代名家。 

科雷利——小提琴家中间谁会不知道这个名字!全世界1953年普遍举行过纪念科雷利诞生三百周年的活动,一致认为他的音乐创作不愧是意大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是当然的了,当你听到他那纯正而高尚的音乐自然会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雕塑家、建筑家和写生画家的艺术。你会想到达.分奇,想到拉斐尔…… 

今年同样也是科雷利诞辰350周年,而不像50年前那样,科雷利已经被许多人所遗忘,更多的爱乐者已经不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有任何的兴趣,而更让人悲哀的是,巴洛克音乐精髓的基石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所奠定的。 

不像前两位作曲家每人为后世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品,科雷利所创作的音乐风格和形式更多的是被后来者所采用。科雷利对创作一向以严以律己著称。尽管早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开始写作,而且终生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定稿发表的作品总计不过六本集子(作品编号第一号到第六号):十二首教堂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81年);十二首室内乐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85年);十二首教堂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89年);十二首室内乐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94年):小提琴附有低音的独奏奏鸣曲集—其中六首采用宗教音乐体裁,六首采用室内乐体裁(1700年)和十二首乐队协奏曲——其中也是六首采用宗教音乐体裁,六首采用室内乐体裁(1712年)。他在作品中对于小提琴的运用,为后世的提琴作品的创作留下了可观的遗产。他的奏鸣曲曾经是亨德尔个人写作时私淑的典范;巴赫借用过他的主题来创作赋格,至于巴赫作品里那种小提琴般的歌唱风格多半也因为是受了他的影响才具备的。他的12首大协奏曲op.6至今仍然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典范之作。
(责任编辑:君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