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歌词创作 > 音乐欣赏 >

音乐欣赏知识:《谈谈如何欣赏音乐》

时间:2017-08-29 01:56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点击:
音乐是整整一个世界,但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个世界每天以特殊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商店、市

音乐是整整一个世界,但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个世界每天以特殊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商店、市场、剧场、影院、音乐厅、歌舞厅、广播、电视、校园、会场、家庭……音乐通过这无数的场合,不同的表现方式,为生活着上绚丽多姿的色彩,我们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的现代生活,音乐已经和正在渗透在人们一天生活中的各个阶段(例……),我们不能没有音乐,我们需要音乐,我们要走近音乐,更要走进音乐。

    一、进入音乐途径

    闭上眼睛,我们获得的是一个纯粹的听觉世界:窗外汽车的喇叭声,人声,鸟鸣声……什么样的场景,我们就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然而,最打动我们的,恐怕是音乐了。世界上的音乐可以有千百种定义,但它首先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离不开声音,离不开听觉。有的人说:“我不懂音乐”,这是一种误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除了失聪,有谁缺乏从语言音调中分辨情感的能力呢?这正是音乐最根本的基础。有人说:“我不识乐谱,所以我无法学习音乐”,这也是一种误解,音乐当然是一种可以使用乐谱的语言,但它首先属于听觉艺术而不是视觉艺术。因此我们要靠听觉去踏入那音乐之门。

    为了学会欣赏音乐,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欣赏的规律,以减少盲目性。

          作曲家               演奏者              听 众

生活源泉— (创作)— 乐谱符号 —演唱者— 音响信息—(欣赏)— 功能效果

                           (演出)

      完成一次音乐欣赏活动,至少要具备作曲家、表演家和听众这三个基本环节。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完成一度、二度和三度创作。人们欣赏音乐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既直感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者依次递进、相互交叉又重叠,后者包涵前者,较高一级是较低一级的延伸发展。

    1. 直感欣赏阶段,也有人称为美感欣赏阶段或官能欣赏阶段。一个人开始接触音乐的时候,一般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欣赏者最好先听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型(有标题)音乐作品,或者听一些旋律性比较强、比较优美的作品(最好从声乐作品入手)。这时欣赏的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在听音乐的时候,你可以不做任何方式的思考,也不必去注意自己是否有正确的感受,听多了,某些感受自然会产生出来。这种产生出来的感觉也不需要你选择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而只要你自己保持这种感觉,即使直感,觉得这个音乐好听、或是是带有一种无意识的被吸引的感觉。(比如:当你高兴的时候不知不觉去选择一曲欢快优美的乐曲(歌曲);下班回家后或是正在佐餐之时听一听抒情动听的音乐)因此,也可以说直感阶段,是培养一个人音乐兴趣的入门时期。

    2.情感欣赏阶段,也有人称为表达阶段。严格地讲,音乐欣赏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这时候,人们听音乐,作品的意境、形象和感情等方面往往会使你受到一些感染,能够进入情感体验阶段和境界,并引起一些联想或想象。如果说,在直感阶段还未能引起你的想象,仅仅是直感到音乐的外在魅力而已,那么情感阶段引起的某些联想则正是这一阶段的特点所在。至于想象了些什么?联想和想象的是否准确,此时,你就不一定需要鉴别和追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形象、情感其本身也是一种空筐结构,放在空筐里的联想内容也不可能离题千里。例如:送葬的哀乐里你是跳不出狐步舞的。但是这种放在空筐中的联想,常常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直接或间接的知识、以及你在听音乐时的精神状态、时间地点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你也许会问,我这联想和想象符合作曲家原本创作的意图吗?这种追究,其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正是音乐本身具有的作品意义的相对不确定性所决定的(音乐的自由性),这也就是音乐的魅力和妙处所在。作曲家的原意和构思,作为听众你不可能丝毫不差按照作曲家的原意去想象和吻合,而你的依据只能是以你的自身思维体会去想象。例如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如果你在旅途之中,游历于名山大川,再登一峰,心旷神怡,脚下风光尽收眼底,你此时对这句古诗的理解就会更加贴切和深刻。而这种诠释又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因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3.理智欣赏阶段,也叫纯音乐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听音乐时就要有进一步的理解,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所表达的情感之外,我们还必须对音乐的本体有理性的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对作品、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间、时代背景和音乐语言(音乐基本要素)的表现手段等有所了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向高一层次的欣赏去发展。为了追随作品本身的内容,我们还须(必须)懂一点音乐的曲式知识、体裁(题材)知识、演奏乐器的知识等。这样,当你听这些音乐的时候,特别是非标题音乐,就可以在音乐作品原有的感情框架内,用自己具有的音乐知识,进一步去感受和理解。在听一些标题音乐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音乐的标题所提示的内涵与情节去进一步想象。这种理智的欣赏阶段,最终也是为了进一步唤起你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即更深层的联想和更广阔的想象。把感觉和理解统一起来,才能深入音乐的内核,从审美的高层次真正享受到音乐艺术的乐趣。这种境界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真谛所在,也是每一位具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都应该具备的欣赏层次。事实证明,每一个具有健全听觉器官的人从生下来就不可避免地在社会的音乐生活环境中熏陶成长,有意无意地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例如:唱唱歌,跳跳舞)。在此基础上如不培养自己学会欣赏一些高雅、深刻的音乐作品的能力,只停留在感官的刺激阶段,只能欣赏那些“动静越大,音乐越少”,的简单音乐作品,那么你难以成为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公民。

    二、理解音乐的方法

    1.了解作者(作品)时代背景。

    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英雄性格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华彦钧的一曲《二泉映月》不仅将人们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见其人——一个刚直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述他坎坷的一生。

    2.熟悉音乐表现手段

    作曲家创作乐曲(歌曲),也象文学家写小说、诗歌,画家作画一样,自有一套表情达意的方法,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其中最主要有四种,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在普通欣赏者看来,这些要素的价值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很少有意识地倾听(区别)其中某一种,他们所听到(关心)的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复合)效果。然而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的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以及构成音乐语言的另一些因素加以认真剖析研究,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极为深入地掌握这门艺术的规律(技巧)才可能全面理解音乐作品。

   (1)节奏   是指音长相同或不同的音,在拍子的基础上形成的长短相互关系。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有的音乐作品没有音高只有节奏,可见应是音乐语言的最主要因素。(举例“鸭子拌嘴”)

   (2)旋律   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乐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欣赏者应把旋律作为连续不断地引导作品自始至终的绳索而牢牢抓住。而在一部交响音乐中最关键的又是主要旋律,即人们称之为主题的旋律。(举例“梁祝”)主题是旋律进行时的基础,它有时出现,有时以次为基础展开,有时消失,但它还会再现的。当然,旋律出现时大多是由另一些素材,如和声织体等伴随着,欣赏者要善于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它的一切素材中分离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举例“              ”)

   (3)和声   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结合(叠置),成为和弦。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稳定与不稳定,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疏密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举例“回声”、“送别”)

   (4)音色   音乐中的音色正如绘画中的颜色,音色是一种极为吸引人的要素。音乐本身就具有音色特征(不同的人声、不同的音区、某组乐器、某件乐器)。(举例“            ”)欣赏者不仅要努力提高对不同乐器和他们的不同音色特征的判断能力,还要捕捉作曲家在使用乐器和乐器组合时的表现目的。音色可分单纯音色和复合(混合)音色,每件乐器独奏即为单纯音色,而某几件乐器同时结合产生的音响即为复合音色。(举例“       ”)            

以上是音乐语言四种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除此之外还有:

    节拍    是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进行。正常的节奏是依附于一定的节拍而进行的。

    速度    乐曲(歌曲)演奏(演唱)的快慢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作曲家对作品标明演奏(演唱)的速度要求。(举例匈牙利五号圆舞曲“            ”)

    力度    是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举例“ 牧歌   ”)

    音区    是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举例“野蜂飞舞   ”)

复调    是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出现成为模仿式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增加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后呼应、此起彼伏的效果。(举例“  大地飞歌 ”)

(调式、调性、曲式、体裁略)

   三、欣赏音乐的条件

   1.器材(硬件)

   2.资料(软件、文字)

   3.自身文化、艺术素养

(责任编辑:梅花映雪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